东莞发布首个青年发展规划

9月29日,东莞市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东莞市青年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内容。这是我市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紧扣东莞青年需求导向,提出了10个领域的具体措施,力求让青年在东莞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为“青年发展型城市”,让东莞对青年发展更有爱、青年对东莞发展更有为。

围绕十大领域提出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具有东莞特色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青年友好型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全市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围绕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文化、青年人才、青年就业与创新创业、青年交流与合作、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青年权益与预防犯罪、建立健全党管青年制度等十大领域,提出了发展目标和任务内容,体现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东莞特色。

在促进青年体质健康方面,《规划》提出建立青年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体系,健全大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关注异地务工青年健康状况开展健康监测。着力推动“全民运动之城”建设,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保证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引导青少年熟练掌握至少两项运动技能。同时在全市大中学及村(社区)广泛举办青年篮球赛事,擦亮东莞“全国篮球城市”名片。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规划》还提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健康志愿者队伍,特别是推广在大中小学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咨询中心(室)。并将青年婚恋交友列进《规划》。

围绕加强青少年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规划》提出加强对困难青年群体、异地务工青年及其未成年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和对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权益保护工作。特别是针对重点青少年群体,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建立各级重点青少年群体动态排查和信息导入共享机制,及时发现问题,持续推进青少年普法工程,积极实施“青春护航工程”等帮扶矫治重点青少年群体项目,支持市镇莞香花青少年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整合社会力量,为重点青少年提供专业化帮教服务。

广泛建设青年人才驿站

当前,各大城市人才“虹吸效应”愈加明显,青年人才成为了抢手的战略资源。《规划》紧密结合东莞青年人才特点,创新将“青年人才”作为单独板块,提出了探索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平台、建设青年人才驿站、实施青年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完善青年企业家常态化培训机制、出台人才安居办法等具体措施,着力盘活我市青年人才“蓄水池”。

其中,青年人才驿站是专门为来莞求职青年提供免费短期住宿以及就业服务、城市融入等多样化服务的公益项目。依托市人才安居租赁住房项目——莞寓·市人才安居社区,打造人才综合服务的总站。指导条件成熟的镇街(园区)建设人才综合服务的分站。今年计划在东城、南城、寮步、松山湖和大朗各建设1个青年人才驿站,在城区和松山湖片区先行试点。2021年在每个片区至少建设1个青年人才驿站,形成“1个总站+9个分站”的网络体系,欢迎广大有志来莞发展的青年未来入住人才驿站。

《规划》坚持就业优先的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和弱势青年群体,并提出大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发挥松山湖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滨海湾青年创新创业城和常平香港城带动作用,全市范围内引导支持50家创业孵化基地做精做强。常态化开展青创大赛、青创讲堂、青创训练营等活动,挖掘、培育、孵化优秀创新创业项目,特别是结合东莞制造业的产业优势,鼓励和支持“莞二代”积极投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培育更多的“创二代”“科二代”。

《规划》还着重体现东莞开放包容的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重点关注异地务工青年在东莞成长发展的全领域,如继续实施“圆梦计划”,加大异地务工青年学历技能提升教育的资助力度;深化“筑梦计划”,打造圆梦东莞平台,增强其获得感和归属感。

为进一步加强莞港澳三地青年交流合作,《规划》专门把“青年交流与合作”单列进行部署,推动东莞青年“走出去”、港澳青年“融进来”,着力为莞港澳青年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在交流频次和规模上下功夫,不断拓宽东莞青年的国际视野和港澳青年在莞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