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报道,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将沿线的广州、东莞、深圳3个创新重镇串联在一起,为3座城市搭建起一个大舞台。过去五年,这座大舞台上演过无数令人激动的时刻,东莞站在舞台中央,向大湾区甚至全世界交出“答卷”。
东莞企业所具备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是吸纳科技成果落地东莞的底气之一,更是东莞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推进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的支撑力之一。东莞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能力,为业内专家学者高看。近些年来,东莞的发明专利数量越来越多,而这些专利多集中于企业制造领域;东莞高新企业数量近7000家,在数量排行榜上,东莞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排名第五位,让东莞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要件之一。
近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意见》,从五大方向发力加快推进松山湖科学城建设,东莞将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发源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地、科学人文宜居地等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在参加分组讨论时所指出的,“今天的松山湖迎来了发展的新关口,也是科技创新再发力的新起点。由‘园’变‘城’,如果松山湖能按国家部署把科学城建设好,意义不亚于2001年松山湖开园建设。”
来自于发达国家和城市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终极动力,还是来自科技成果的能量注入和能量释放。东莞要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实现城市经济体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建设创新型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科技创新力和科技的驱动力,是东莞必由之路。在这个意义上,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无疑是东莞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目标。让创新型城市建设再加速再给力,进一步激活东莞原创科技的能量,才能进一步提升科创体系守护供应链安全稳定,才能进一步推动东莞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