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全面小康路上 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南城街道以残疾人康就中心为依托,用心用情帮扶,使不少残疾人士融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图片1.png

背对运球、运送乒乓球、你投我接……这些项目都是南城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的社工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流、团结合作,增强自信心。“每天来中心都很开心,有很多人在一起玩,又有各种活动举办,还交到了新朋友,开心极了。” 残障人士李凤玲告诉记者。

图片2.png

南城残疾人康就中心设置有康复训练室、电脑室、社交室等12个功能室,配备6名社工、1名康复治疗师、1名职业训导师,形成了“三师一体”的服务模式,为南城残障人士提供日间照料、职业康复训练、辅助就业、康教服务等综合性服务,让他们在这里,既培养动手能力,又能结识了新朋友。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这里学到了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还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残障人士张福球说。“现在比以前过得更开心,大家在一起互相提升自己。”

据南城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魏吉良介绍,“康就中心目前有学员33名,有6名学员通过训练康复已经走上工作岗位。”

图片3.png

此外,南城残联还投入资金,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出台政策提高福利待遇。至今年8月底,南城1603名残疾人均享受到了残疾人待遇,康就中心学员的补贴增加到每人每月900元。接下来,南城残联将积极探索残疾人服务的长效机制,多方链接社会资源,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走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南城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魏吉良介绍,“我们要加强跟社会对接,多点联系社会上的资源一些单位,让他们能够更加了解我们这个群体,能够帮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得我们的工作开展确实是有成效,使得残疾人切切实实享受到我们南城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