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长安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曾珊履职将满1个月。
在今年9月15日长安镇长盛第一选区召开的选举大会上,1269名选民来到现场行使选举权利。大家填写选票后,来到投票箱前投下了自己庄严而神圣的一票。最终,该镇从事幼教工作的非莞籍外来务工人员曾珊以1263票赞成,成功当选该镇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其实,经过选民投票选举,今年以来我市已有曾珊、刘洁仪、邬亮、关亚军等4名非莞籍务工人员成功当选镇人大代表。这些新当选的人大代表,在东莞工作时间均超过5年。
今年以来,为了推动基层人大代表类别结构进一步优化,市人大常委会在前期调研和征求相关镇意见的基础上,经报请市委同意,制定了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镇人大代表名额出缺3—6人的石龙、虎门、长安、凤岗,于9月底前开展非莞籍务工镇人大代表的补选工作,并成功选举产生非莞籍务工人大代表各一名。在此过程中,市人大常委会加强指导,确保各相关镇人大认真做好基层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资格审核等选举前各项工作,确保选举大会每一个程序都严格依法进行。
据悉,开展补选非莞籍务工代表工作,在我市基层人大代表中适当增加非莞籍务工人大代表数量,是市人大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庞大。长期以来,广大外来务工人员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在基层人大代表中适当增加非莞籍务工人大代表数量,不仅符合我市实际,而且对于提高非莞籍务工人员的政治待遇、增强其归属感、发挥其优势和作用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截至目前,东莞已有18名非莞籍务工人员当选市、镇人大代表。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接下来,我市还将结合人大代表换届工作,统筹增加非莞籍务工人大代表名额,确保每个镇至少有1名非莞籍务工镇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