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横沥镇长巷村:“内外兼修”激发新动能

▲升级改造后的长巷公园 全媒体记者 蓝业佐 摄

“新公园很漂亮,凉亭、花草、石凳、文化走廊,样样齐全,让人十分舒心。”国庆假期,横沥镇长巷村村民香维彦来到升级改造后的长巷公园游玩,他感叹,这些年长巷变化太大了。

围绕创建“美丽幸福长巷”的目标,长巷村一方面加大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村容村貌;另一方面以东莞市供电局结对帮扶为契机,激发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动力。目前,村集体闲置旧厂房被盘活,长巷公园等主题公园相继落成,10余户低保户顺利出列。长巷小康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既“塑形”也增“内涵”

古井整治及保护、巷道硬底化、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设备配套、旧围村环境整治……近年来,长巷村动作频频,美丽乡村蓝图慢慢变为现实。巷道村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以改善人居环境为重要抓手,实现“二次”华丽转变。

然而,长巷村属于次发达村,受限于种种客观因素,经济发展一度滞后。如何“摘帽”?从哪些方面入手?长巷村给出了答案——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长巷村将16个涉及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内容进行梳理,重点对村内的多条主干道路进行改造升级,着力解决排涝问题。同时,为6条村道加装LED路灯,改善夜间出行条件,保障群众夜间出行安全。

结合“行走横沥”专项行动,长巷村持续开展好村庄清洁行动,落实每月10日的“洁净城市活动日”全民大清洁活动,完善精细化管理各项措施,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长巷村还把创新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与基层组织建设、党群志愿服务管理、党员干部“走访”常态化制度化相结合,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无遗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长巷村不仅要“塑形”,还要增“内涵”、添“气质”。通过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将其打造成“党建活动、为民服务、教育培训、协商议事、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同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进行升级,增设特色宣传标语,并升级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

脱贫攻坚

“造血扶贫”奠定发展基石

长期以来,长巷村企业数量较少。直到2016年,东莞市供电局与其结成帮扶对象后,经过实地调研,该局发现长巷村配变台区存在重载、低电压的问题,这阻碍了招商引资进度。于是,该局制定了为期4年的电网帮扶计划,加快供电设施建设,让长巷村的厂房能“招得来,留得住”企业,增强村里的“造血”功能。

崭新的电线杆矗立在村道旁,新建的高标准配电房把源源不断的电力往村里输送,长巷村党工委委员香达兴兴奋地说:“这些供电设施提高了供电能力,使长巷的招商引资能力大大增强,这种‘造血扶贫’模式助推长巷经济驶上快车道。”

供电能力提升后,对长巷村招商引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了解,长巷村目前拥有各类企业约4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

东莞市供电局还出资36万元安装电梯,盘活了闲置多年的一栋村集体物业,仅此一项就使长巷村每年增收20多万元,还为当地增加40多个工作岗位。此外,落实民生工程,持续开展爱心助学等多种载体的志愿服务,帮助低保户脱贫致富。

除了东莞供电局的定点帮扶之外,长巷村也获得了很多热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大力扶持。疫情期间,在口罩、手套及其他疫情防控物资缺乏时,东莞亚邦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慷慨解囊,向村委会捐赠口罩、消毒水等物资,携手共战疫情。

香达兴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之年,长巷村有信心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全媒体记者 袁健斌 见习记者 刘维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