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通市昭阳区6万余亩苹果扶贫产业园冷链物流园 首席记者 郑琳东 摄

■乐昌肖家湾村扶贫车间项目 记者 蓝业佐 摄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高山大地扶贫产业园项目工地,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个由东莞援建的东西部扶贫产业园首期工程,将会建成4栋4层的标准化厂房,计划引进5家左右企业,可吸纳2000人就业,年产值可达3亿至5亿元。这里将被打造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扶贫协作示范点,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这是今年以来东莞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面加力,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生动事例。
2016年以来,东莞承担对口帮扶韶关、揭阳两市323个省定贫困村以及云南省昭通市6个县(区)的脱贫攻坚任务,截至去年底,对口帮扶韶关、揭阳两市贫困人口脱贫率达99.57%,对口帮扶昭通已有5个县(区)实现脱贫摘帽。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东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精神,尽锐出战,全面加力攻克贫困最后堡垒。
目前,东莞对口帮扶韶关、揭阳的323个贫困村、1.59万相对贫困户、5.1万相对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对口帮扶昭通市未出列贫困村及未脱贫摘帽的镇雄县也均已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对口帮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昭通篇 加力行动 督办县村已达出列摘帽标准
全国扶贫看云南,云南扶贫看昭通。昭通是全国和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和云南省脱贫攻坚最难啃下的“硬骨头”。
进入决战决胜之年,同时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昭通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时间更紧、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东莞全力开启脱贫攻坚“冲刺模式”,坚持“昭通所需、东莞所能”,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7月上旬,东莞党政代表团赴昭通交流对接扶贫协作工作。在莞昭两市领导见证下,28个项目签约和捐赠,其中产业投资类项目5个,消费采购项目11个,捐赠援建项目8个,还有结对共建类项目涉及职业教育结对、产业园共建和医疗项目结对等。投资8000万元的东西部扶贫产业园项目,也在这次交流对接活动期间正式开工建设。
9月初,东莞昭通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签约仪式在东莞举行,又有25个项目签约,其中16个产业投资类项目协议投资额82.69亿元,涵盖高原特色农业、大健康产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也是莞昭两市扶贫协作力度最强、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一年。
这一切,是莞昭两市1+N协议落实的精彩呈现,也是《东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加力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加力行动方案》)落地的生动展现。
今年4月,东莞聚焦督战县村、聚焦深度贫困、聚焦全面收官,出台《加力行动方案》,从资金支持、人才支援、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消费扶贫、攻克堡垒、探索创新等7个方面再加力。35项具体工作由16个市级主要协作部门、22个镇街与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携手推进。东莞的全面加力措施在国务院扶贫办简报进行了刊发推介。
今年以来,东莞已向昭通投入财政资金4.532亿元,社会帮扶资金8361.16万元。推动昭通六县(区)2.7万余贫困劳动力到广东就业,转移16.5万余贫困劳动力到东部其他地区就业,新增2万余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推动46个产业项目在昭通投资,实际到位投资金额4.13亿元。采购、销售中西部贫困地区农畜产品货值1.49亿元,另外新签消费扶贫农产品协议采购金额3.48亿元。
国家挂牌督战的镇雄县及其96个贫困村,成为需要攻克的贫困最后堡垒。我市大幅增加对镇雄县的资金投入,统筹整合财政和社会帮扶资金2.18亿元,是2019年的241%。这些资金用于产业项目、扶贫车间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服务岗位、稳岗补贴和就业创业培训项目,“村出列”和“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项目以及贫困村贫困学生到东莞中职院校读书等。
我市创新采取“包干制”,按照“1+1”模式落实了双覆盖。组织市直各部门、各镇街遴选出实力较强、有扶贫情怀的96个企业和社会组织,协同我市96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社区或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镇雄县96个挂牌督战村。在此基础上,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支援每一个结对贫困村的资金或物资不少于10万元,鼓励结对企业通过资金帮助、人才援助、劳务互助、产业协助、消费扶助、特困救助等多种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多管齐下,加力行动成效显著。根据动态监测,目前,昭通市未出列贫困村及未脱贫摘帽的镇雄县均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
韶关、揭阳篇 啃下“硬骨头”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
在韶关南雄市乌迳镇坪塘村,贫困户黄过房已经盖起了两层小楼,大女儿大学即将毕业,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夫妻俩每天干劲十足,种植花生、黄豆等,还种植十几亩优质水稻,稻谷卖给乌迳镇坪塘种养专业合作社。
如今,包括黄过房在内的贫困户36户96人已经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坪塘村也达到出列标准。而在今年初,该村还是省挂牌督战的贫困村之一。按照省有关文件要求,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情况,对脱贫任务重、困难大、存在突出问题和未脱贫人口多的县(市、区)和贫困村进出全程挂牌督战,我市对口帮扶韶关209个贫困村中包括坪塘村在内的9个贫困村列入挂牌督战村。#p#分页标题#e#
如何啃下这些“硬骨头”,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东莞驻韶关扶贫工作组介绍,首先是把督战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列入台账,摸清每户情况,“一户一档”“一户一策”明确针对性帮扶措施,逐项对账销号。要求有督战任务的驻县(市、区)工作组指定一名同志挂点联系督战村,指导落实各项帮扶工作。其间,工作组召开了专题会议,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并与韶关扶贫办成立联合督导组,进行下村督导。各有关帮扶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一线督战、包户销号,整合帮扶资源、强化攻坚措施,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底,9个挂牌督战村已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揭阳市惠来县被省列为重点挂牌督战县之一,为高质量完成对口帮扶惠来县49个贫困村的脱贫攻坚任务,我市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口帮扶惠来县脱贫攻坚工作力度的方案》。今年6月,市委组织部、市经协办增派驻惠来县指导组,加大工作帮扶力度,集中力量支持惠来补短板、强弱项。
惠来县东陇镇达三圩村三圩小学教学辅助用房(西栋)项目原于2018年8月启动建设,该项目建筑面积2层363平方米,项目金额72.36万元。但前期因为县委县政府及县教育局更换领导,导致相关资金到账缓慢,工程停滞不前。经指导组多次沟通后,该项目已于8月27日重新启动建设。这是指导组推动新实施和前期停滞的资金项目启动的其中一个成果。据统计,指导组进驻惠来县前,扶贫资金使用率为86.32%,投入产业项目188个。指导组进驻后大力推动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截至10月中旬资金使用率提升到94.3%,投入产业项目增加到214个。
各有关帮扶责任单位加大对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力度,增强项目带贫益贫能力,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脱贫的贫困户实行持续跟踪跟进、精准动态管理,确保脱贫质量过硬过关。
聚焦挂牌督战村的同时,今年以来,我市对口帮扶韶关、揭阳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力度不减,持续投入资金支持,做好产业帮扶、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等。今年的到村引导资金2.4亿余元在3月底就全部划拨到位;5月底,动员引导6万余名务工人员返莞复工、40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6月底扶贫项目全部复工复产,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接下来,将继续抓实“回头看”工作,防止致贫返贫风险,抓紧谋划和研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记者 林朝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