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生入学,大学就要举行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新生最想见到的就是校长了。每到这时,校长带给新生的见面礼就是热情洋溢的讲话。这种校园文化现象每个大学都有。
成都大学2017年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王清远在谈到“你们要读懂家国责任”时,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提到“责任与担当”。他还提到孟子的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截图
在成都大学2018年5776名新生开学典礼上,校长王清远说:“你们应当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与时代同行。我希望你们与时代同行,勇于担当。”
在讲话中,校长王清远还对学生说:“要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沉淀更大的勇毅和胸怀,成就一生的从容豁达。”

截图
在成都大学2019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王清远说:“远大的志向、博大的情怀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同时他还对新生提出希望,希望广大新生“以青春之名链接崇高理想,热血而激情”。

截图
2020年9月24日是今年成都大学6041名新生参加开学典礼的日子。就在这次开学典礼上,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以“拥抱变化、行以致远”为题,给新生上了“开学第一课”。

截图
在讲话中,校长王清远说,成都大学“坚守着教育的本真”,“创造着崭新的价值”。我们注意到,在开学典礼上,王清远希望广大同学“涵养正直品格”,“宽阔眼界与胸怀”。
时代在发展变化,大学也在发展变化。大学校长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大学自身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也许,我们通过大学校长的讲话内容的变化,还能感受到大学校长自身的变化。
来谈谈大学党委书记投河自尽事件。
一封遗书:
抑郁自杀,
还是迫害致死?
总以为10月会好起来,但10月依然悲伤不断。
大连理工大学,在实验室里自缢的那个研究生孩子刚走,江苏大学跳楼自杀的那个孩子尸骨未寒,成都大学又出事了。
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发了人生的第一条朋友圈后,愤然投河自尽。
#p#分页标题#e#
毛洪涛
在这条被称为“绝命书”的朋友圈里,会计学出身的毛洪涛,笔力深厚又饱含深情地写道: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经历了人生至暗的时刻,不管是精神还是身体,都遭遇极大病痛。
●自己书生意气,两袖清风,拼尽全力改造环境,结果一路遭遇人性的险恶,被撞得头破血流,无路可走。
●他最大的痛恨,也是逼迫他自我了断的原因,是他的同僚——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王对他的迫害和孤立,让他在绝望中,信仰坍塌,信念毁灭。
●他和王清远的斗争,不仅是书记和校长的意气之争,而是高校内两种势不两立的风气之争,他败下阵来,但也要以死明志,唤起上级部门的觉察。
●忠孝无法两全,生死一念之间,他选择自我了断,愧对所有深爱之人,但亦是为了深爱之事。
这封写于10月15日的遗书,我看了不下5遍,每看一遍,都动容悲痛。
但理智和思辨,还是提醒我:
仅凭一封信件,一面之词,一腔热血,就认定逝者一定圣洁伟大,站在他对立面的人,就一定是蛀虫败类,这无疑是一种偏颇。
逝者为大,但大不过真相。
但,这个寒意袭人的深秋,当毛洪涛决定一头扎进家门口的江安河中之前,留下这样一封立场鲜明的绝笔信,必定也藏有深意。
毛洪涛的遗体被找到后,成都市已成立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他自杀背后的真相。

惟愿,调查深入,真相大白,早日公布,给已逝的毛洪涛,还有他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包括我这样为他书写的自媒人,和看到这篇文的所有关注者,一个如实如是的交代:
一个大学党委书记的身亡,到底是抑郁自杀,还是迫害致亡?
这背后有着怎样的真相,又藏着中国高校怎样的暗伤?
但,关于这个事件的疑问,又不仅仅局限于此——
#p#分页标题#e#一种质疑:
是政治不成熟,
还是信仰太坚固?
毛洪涛去世后,有种质疑一直不绝于耳:
自杀者,就是软弱者,就是懦弱者,就是无法自处的失败者,就是活在幻想世界的不成熟者。
毛洪涛,身为一个大学的党委书记,竟然因为和校长关系不睦,愤而跳江自杀,简直太幼稚了!
又是受害者有罪论。

这恐怕站不住脚,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毛洪涛的履历:
毛洪涛是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人,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财经大学会计专业,1993年毕业后,又考上本校的硕士。
1996年至2014年,他一直在西南财大任教,期间曾以国家公派留学生的身份,前往美国做一年访问学者。
在西南财大教书的18年间,他又读了本校的博士,评上了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过学生处处长和研究生院副院长。
2014年,他调任四川旅游学院副院长,两年后,任眉山市副市长、党组成员,后任宣传部部长。
2019年3月,他才调任成都大学任党委书记(正厅级),直至去世时,尚不满50岁。
这样的一位学术型干部,虽然谈不上浸淫官场多年,但也算谙熟为官之道,不管是政治的觉悟,还是人际的交往,抑或是耐压的承受,应该是比我们大部分人,都要强很多。
认定他的自杀,就是幼稚不成熟,怕是判断者理解的所谓政治成熟,就是阳奉阴违、人面兽心、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老油条做派。
那和毛洪涛所说的“用阴招,泄私愤,拉山头,无底线”,又有什么区别。
如若这样的人,才是政治成熟的表现,只能说这是大学的悲哀,官场的悲哀,国家的悲哀,而并非心怀赤诚者,一身正气者,满腔热血者的幼稚。
怀揣傲慢和偏见,去审判自杀者,是对已逝者的又一场谋杀。
何况,毛洪涛到底是怎样的人,只有了解他的人才有发言权——
#p#分页标题#e#一片追忆:
利己主义的胜利,
还是理想主义的悲哀?
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老师,曾说过一段 发人深省的话:
“我们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钱理群
作为当代中国批判知识分子的标志人物,在中国最著名大学教书半世纪的钱理群老师,说出这样的话,可谓耐人寻味。
今天,钱老师的这段话,恰暗合了毛洪涛的绝命书:
“披着学者的外衣,满心追逐名利……建立自己的利益和独立王国。”
其实,在学生眼中,毛洪涛非但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想主义者。
他有理想有热忱,有热爱有温度,有严慈亦有悲欢。
他出事的消息传遍全网后,他的弟子们从全国各地赶来。
●有学生这样回忆:
“去年国庆,领导席上,只有你像个孩子一样,挥着国旗,兴致高昂,跟着学生们唱国歌……”
▼

●有学生这样回忆:
“读书时家境贫寒,想要在学校勤工俭学,赚取生活费,无奈错过时机,毛老师让我到教务处帮忙,用自己的钱给我发工资……”
▼

#p#分页标题#e#●有学生留言:
自家贫困,没钱买西装,是毛洪涛给他掏钱买西装,参加毕业前的论文答辩。
●还有学生这样回忆:
“读研期间,有幸成了毛老师的弟子,师父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但和学生吃饭从不准学生掏钱,毕业时自掏腰包给大家拍毕业照。”

最令人泪目的,是这样一句话:
“他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理想主义者,以给国家培养了孩子为荣,而他自己其实没有亲生的孩子。”
不管毛洪涛投江自尽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我们从他一个个学生的追忆片段中,看出仅就本职工作来说,他是一个灵魂有光的人。
这光渴望抵达的地方,也不仅仅在校园里,还指向更为远阔和深邃的家国使命。
这是一个人的大我,也是一位师者的情怀。


毛洪涛学生的追忆
10月17日,成都大学发出的讣告中,这样形容毛洪涛:
策划组织“院长第一课”,数次前往贫困地区扶贫,组织师生驰援武汉抗疫。
他是一名好干部,好党员,好老师,热爱工作,夙夜在公,殚精竭虑,务实笃行,师德高尚,学识扎实,无私奉献,深受学生爱戴。

正是这样的情怀,让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终极问题——
一种思考:
苟且地活着,
还是壮烈地死去?
好好活着。#p#分页标题#e#
这是我们经常对自己,对亲人,对朋友,对身边所有良者的企盼和祝福。
因为,活着,活下去,活得好,活得久,是对自我的负责,对所爱之人的陪伴,对人生百年的不负。
所以中国才有句老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
但,这种语境,只适合个体,适合小我,适合日常,而没有关乎集体、民族和存亡。
回望历史长河,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这片土地、这个民族捱过诸多至暗时刻后,得到的和平与公平,都是构筑在那些身先士卒、不惧生死的先人的血肉之上。
这种认知,不用追溯太久的历史,仅仅需要想想这场白色恐怖,就可得到佐证:
新冠肺炎肆虐的春天,是有人逆流而行,生死营救,才换来我们秋日静好,和家国平安。
所以,对日常中的凡夫俗子来说,好好活着,对自己负责,就是对的。
但对于肩负使命,被历史选中的某些人来说,壮烈死去,是一种没有选择的选择。
就像,40多年前的那场文化浩劫里,老舍、傅雷、邓拓、范长江、翦伯赞、吴晗等一批老知识分子,用悲壮的死谏,拦截那场灭绝人性的运动:
有些事情,比生命更重要。
这是赤子的孤独,也是时代的铭记。

文化大革命期间,傅雷和妻子朱梅馥同一天自杀
也正是他们,以如此悲壮的逝去,让我们回忆起那黑暗10年时,看到的不仅仅是人性的泯灭和沦丧,还有赤子的魂魄和挺拔:
赤子孤独了,拯救的是一个世界。
所以,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命题。
要想解开,需要在不同的站位上,才能得到客观的答案。
而这个时代,不管是心怀小家的人,还是心怀大家的人,都绕不开下面这个命题——
当漠然的旁观者,
#p#分页标题#e#还是热切的关注者?
毛洪涛留下绝笔信投江自尽,已经发生三四天了,但写这个事件的并不多。
这当然是自媒同行的谨慎,我和他们中一些人交流后,也得到这样一种警觉:
关于这个事件,还是不写为妙。
毕竟,这里面,关乎人命生死,关乎学术斗争,关乎正邪较量,还可能关乎违纪腐败,或官场地震。

我还是要写,因为:
我自己也是高考和大学的受益者,而我的孩子将来也要去读大学。
我希望,孩子将来要面对的那个时代,比我们这代人更好。
所以,我要发声,这是一个母亲的责任,也是一个写者的立场。
同时,作为一个在纸媒混迹多年的前记者,我在敲下这篇文字时,也一直提醒自己:
不煽风点火,不盲目猜测,不先入为主,不裹挟情绪,而是尽量客观地描述一种事实,表达一种追问,和更多人一起关注,为了我们孩子未来的大学和师道。
毕竟,有的人,为了这个时代更好,连命都可以不要。
我们,作为同时代的人,又怎么可以躲在屏幕背后,事不关己地冷漠?!
而我们今天的追问和思考,今日的调查和公平,今后的纠错和修复,又是我们的孩子,就要走向的中国。
悲伤事件,不开赞赏,只愿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看。
愿逝者安息,愿真相大白。
相关推荐
成都大学=沉默的真相+人民的名义+让子弹飞
来源:麦杰逊

10月15日,成都大学党委书记毛洪涛在个人微信朋友圈发文,“以死明谏”直指成都大学校长在高校内拉党结派,建立利益集团和独立王国,连续挤压数任党委书记,中饱私囊,无视群众利益等...#p#分页标题#e#
毛洪涛还在发文中表示,“过去八个月乃至一年多,确实是人生最艰难的时段”,“一年多的成都大学工作,已是头破血流”,“虽然自己坚持原则,但深陷污泥浊水中,拼尽全力也无法改变环境,日渐无助...因此今天做个了断,不再牵挂”。

「成都大学毛洪涛书记绝笔信内容」
发完这篇朋友圈长文后,毛洪涛失联。而时隔一天之后,毛洪涛的遗体在江安河温江段一河道内被找到。经公安机关现场勘验,初步判断为溺水身亡,排除刑事案件。
关于此事,目前成都已成立联合工作组,对相关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而在10月19日上午,成都大学召开干部大会,宣布成都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强,任成都大学党委书记。
关于这个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在感性上,我愿意相信毛洪涛书记。
因为一个人如果敢以死明志,且还敢把自己的死推至举国皆知,如此“击鼓鸣冤”,用这种方式去反抗,这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绝——如果可以活着去对抗,谁又会用死去喊冤?
然而,在理性上,仅凭一封“绝笔信”就站队,那这样的站队也有点为之过早。
因为很多事情,一旦关键人物离去之后,就会让整个事件变得死无对证,而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证据闭环的缺失,闭环缺失,就会使很多事情就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要知道,真相不能用眼泪支撑,事实也不能用悲情衡量。
所以在这件事在理性上,目前的任何猜测和站队,也都是为之过早的。
虽然成都大学毛洪涛书记的“绝笔信”事件真相如何尚未可知,但是从这封绝笔信的内容来看,其实也有一个事情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这个大学的官场生态中,“权斗”是存在的——否则毛洪涛书记不会在绝笔信中将矛头直指成都大学校长。

「成都大学毛洪涛书记绝笔信内容」
其实看了毛洪涛书记投江前的这封“绝笔信”之后,我想起了三部影片:
第一部影片,叫《沉默的真相》。
在这部片子中,一身正气的年轻检察官江阳到一个县城任职,而当他发现支教教师侯贵平意外死亡后,便决定要将真相查出。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年轻检察官江阳发现,支教教师侯贵平的死,涉及到了一个巨大的黑暗势力——而这个黑暗势力,与当地商业集团关联、与当地公权力关联、与当地黑恶势力关联...
面对这张巨大且牢不可破的大网,查案的年轻检察官江阳受尽屈辱与打击,他自知自己无力对抗这巨大的黑暗后,最终便决定用当众自杀的方式引起舆论和高层重视,使案件曝光在阳光之下,以此撼动这个庞大利益集团的根基。#p#分页标题#e#
影片中江阳的自杀,其实很像毛书记的投江。有时候在感性上,我甚至有点觉得毛书记之所以选择投江,是因为他看了这部片子。

第二部影片,叫《人民的名义》。
这部片子说的是年轻且能干的检察官侯亮平临危受命,到汉东调查案件。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侯亮平发现,当地的利益集团也结成了一张牢不可破的大网,导致他的查案困难重重。
与《沉默的真相》一样,侯亮平遇到的这张大网也是由政界、商界、黑道组成的大网。然而最终侯亮平能成功将这张大网捅破,除了他的精明能干之外,其实当地的一把手沙瑞金以及侯亮平妻子的父亲,也是给了他不少帮助的。
侯亮平与绝笔信中的毛洪涛书记,其实是有一个相同点的,这个相同点就是他们都遇到了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就叫——“利益集团”。
而不同点,是侯亮平有贵人相助,而毛书记只能孤身一人面对。

第三部影片,是《让子弹飞》。
这部片子说的是悍匪张牧之摇身一变化名清官“马邦德”上任鹅城县长,但是到了鹅城之后发现,镇守鹅城的恶霸黄四郎在鹅城权倾一方——因为在鹅城,黄四郎客云集,拥兵自重,而且早已布下一张天罗地网在等着张牧之。
然而张牧之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一颗公平正义之心+联合群众,最终将恶霸黄四郎利益集团连根拔起,使鹅城百姓脱离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是的,张牧之遇到东西的还是跟江阳、侯亮平遇到的一样,这个东西,也叫——利益集团。
看了成都大学毛洪涛书记的绝笔信后,我之所以想到这三部影片,其实就是因为这三部影片与毛书记绝笔信中都存在着一个关键节点,这个关键节点就是——主角赴任后,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正在暗中等着他们。
而且这些主角有时候面对的还不仅是一个利益集团,而是数个利益集团抱团,结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大网等着他们。而一旦任何外来者敢进入这张大网里,最后都会陷入巨大危险之中。
实际上,在任何社会,利益集团抱团,都是阻碍社会进步的一个极大的障碍。
中国历史上的各大朝代为什么大多持续两百多年,不会超过三百年?比如强大的唐朝,也只有289年,而像宋这样合起来有300多年的朝代,中间也经历的北宋和南宋的变动,这是什么原因?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王朝后期因为利益集团抱团,最终导致社会腐化。
利益集团这种东西,大可以大到一个国家层面式的存在,小可以小到一个学校、一个单位、一个家族式的存在。
而利益集团抱团后,就会让少部分强者越来越强,而让大部分弱者越来越弱——一旦资源持续集中到强者手中,这个过程就是不可逆转的,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所有资源都集中到少部分的最强者手中。#p#分页标题#e#
最后,如果利益集团抱团太久,而资源又是不可逆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利益集团就会蔑视规则,而规则一旦被某一个群体蔑视后,社会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这或许就是很多个体在面对庞大的利益网时,不得不以生命为代价反抗,最终才能看到一点点曙光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每个社会生命的长度,都取决于这个社会是否存在一个能让弱者有效对抗利益集团的制度。
因此如何对抗利益集团抱团导致的腐败,是我们大家的永久课题;而如何面对利益集团,也是我们如今很多个体都每天都要惶恐不安面对的现实。
利益集团抱团,是社会和个体前进的绊脚石。因此社会大众都极其痛恨抱团的利益集团。
所以在《沉默的真相》里,朱伟的“普天之下,你大不过法!”这句台词被无数人捧成了金句;
所以在《人民的名义里》,沙瑞金的“权力再大,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台词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台词;
所以在《让子弹飞》里,张牧之的“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这句话成了无数人最向往得到的承诺。

公平和正义很多时候都是一个奢侈品。
而在毛洪涛书记投江事件中,现在最缺的奢侈品,就是一个严良,一个侯亮平、一个张牧之。
但愿调查组能以人民的名义,查出成都大学这个沉默的真相,而我们普通群众能做的,就是一起再让子弹飞一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