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麻涌新沙港区二期项目建设现场 记者 蓝业佐 摄
狮子洋畔,麻涌镇新沙港区建设一年365天从未中断。作为麻涌镇省市重大工程项目——新沙港区11号、12号通用泊位及驳船泊位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新沙港区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按照工程计划,前方工地要建设28座筒仓,目前17座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剩下11座年底前完成。”看着搅拌车把混凝土往建筑物输送,项目经理刘建东如释重负。他表示,年初疫情把工期耽误了,复工复产后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数百名施工人员开足马力抢工期,截至10月底,已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的187%。“麻涌服务”则大显身手,共同奏响项目建设最强音。
破“两难”局面
项目建设加速不断档
“目前各分项工程有序开工,按计划水工和土建工程、装卸设备及工艺设备施工作业在第四季度全面展开。”10月28日上午,对于即将到来的施工关键期,刘建东丝毫不敢松懈。
记者了解到,二期项目总投资25.33亿元,建设2个7万吨级通用泊位,结构均按10万吨级设计,码头岸线总长522米,驳船泊位建设4个3000吨级的件杂货驳船泊位,5个2000吨级的集装箱驳船泊位及4个工作船泊位,配备了粮食筒仓和粮食仓库,粮食总仓容达43万吨,突出提升了粮食装卸能力和环保技术水平。
从年初疫情影响导致项目暂时停工,到现在有800多人忙碌在各个施工点,时隔大半年,刘建东对每个时间节点仍历历在目。“复工以来困难不少。”他说,施工人员相对集中,防疫压力较大,加之疫情影响人员跨地区流动,施工人手短缺,一度造成“两难”局面。
时间不等人。项目指挥部建立和完善防疫应急方案,储备充足防疫物资,采取区域性人员封闭管理……系列硬核措施下,防疫工作有条不紊。
在人员方面,项目部倒排工期、科学管理,安排专车赴省内外接送人员返岗。通过加大人员投入、增加资金支持、合理安排工序等操作,为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扫除“拦路虎”
超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
今年计划投资3亿元,截至10月底,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完成全年投资任务的187%——一组亮眼的数据,充分体现了新沙港区二期项目推进的“加速度”和“快节奏”,也彰显了麻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恢复经济秩序、释放发展潜力的强大韧性。
“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离不开麻涌镇的关心与支持。”新沙港务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筹建办副主任曾楷表示,当地政府多次来施工现场指导复工和防疫工作,还协调工程手续办理、防疫物质配发等事项,为项目安全建设“保驾护航”,“政府的服务很到位,发展信心大增。”
曾楷告诉记者,麻涌镇相关部门主动上门送政策,搭起政银企对接平台,政府“当媒人”“牵红线”,金融机构给予利率优惠、资金支持。此外,在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项目发放粮情补贴上也给予协助。
“麻涌服务”远不止于此。新沙港区二期项目属于省市重大项目,由于工程为填海造陆,施工难度大,填海面积达35万平方米,在东莞没有先例,土地出让问题成了一大“拦路虎”。为此,麻涌镇开通了“绿色通道”,以上问题逐步得以解决。曾楷说,年内土地出让手续将全部办好,届时项目建设将迎来大提速,“我们有信心明年下半年竣工投产。”
相关链接
“一张图”高效精准服务重大项目
得益于麻涌镇高效精准的服务,一众重大项目抢时间、加速度,冲破疫情重重阴霾。
“政府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难题。”这不仅仅是新沙港区二期项目方的心声。10月29日,总投资38.2亿元汇智高新科技中心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从8月份拿地到正式开工,仅用了3个月,也再一次证明了麻涌项目实施服务的高效率。
服务保障是否落实见效,“一线”是检验干部作风的主战场。麻涌建立了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服务督导、小围合解难题工作会议等工作机制, 实行“一企一册一专班一档案”,成立项目专班,解决制约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推动项目加速落地建设。
此外,麻涌建立重大项目动态“一张图”,形成全链条跟踪服务,并根据实际需要,积极统筹用地规模、水电等资源要素,优先保障重大项目需求。
记者 袁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