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之夜”2021年东莞城市管理文化汇演现场,“绣匠艺术团”表演开场舞《清新每一天》。受访者供图
环卫工人从大街登上舞台,园林工作从绿地走向台前,1月15日晚上8时,“城市之夜”2021年东莞城市管理文化汇演在歌舞声拉开了帷幕。
汇演以“绣匠一日”时间线作为主线,分为“东莞晨光”“活力东莞”“品质东莞”“休闲东莞”“璀璨东莞”五个篇章,真实还原了“绣匠”一日工作的开始。来自东莞东莞市城管系统的环卫、园林、燃气三大行业从业人员组建的东莞城管“绣匠艺术团”送上成团来的首次演出。
城管人不仅载歌载舞等“十八般武艺”齐全,在城市“绣花”上也管理有道。一连串的文艺表演中,东莞城市管理者一年的点滴故事展现其中。
实干“绣匠” 创新建立“五件套”机制
开场快闪舞蹈《清新每一天》以环卫工人的视角开启了东莞的一天。小品《游东莞》以《越听越开心》节目人物牛田玉、王晓红为原型,在东莞一日游中,将“洁净东莞”“公厕革命”“千景绣东莞”等城市管理工作有机融合,让大家在笑声中感受体会城市管理工作。

舞台上,掌声阵阵;舞台之外,东莞的街道、公园也获得市民的连连称赞。四色垃圾桶整齐摆放在小区,趣味游戏挑战垃圾分类小知识,走在东莞的镇街、社区,平均一天3场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渐入人心。
垃圾分类管理先从源头抓起,出台有害垃圾标准指引,动员引导广大企业减少过度包装,启动住宅小区楼层撤桶、收集点改造及定时定点投放等方面率先整治。从垃圾桶到升级改造的的300座转运站,推行“桶车同色”“标志区别”的分类运输,严禁混装混运。在垃圾分类末端方面,如今已建成4座环保热电厂、2座厨余垃圾处理厂、1个有害垃圾收贮分拣中心和41个就地处理设备,东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达100%。
目前,东莞全市公共机构基本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松山湖、滨海湾、莞城街道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东城、南城、万江街道均开展了辖区内30%社区的垃圾分类,28个镇均建设了一批垃圾分类示范点。
罗汉松与泰山石的搭配,坐标在东莞市图书馆前转角绿地的“博德”主题街头小景,吸引了往来读者的关注;以小叶紫薇作为植物主景,结合棋盘小品和游步径打造的小景在地铁鸿福站D出口引不少乘客驻足。越来越多的街头小景观在东莞市民身边出现,精致的绿化造型让城市多了一分品质。

今年以来,东莞开展“千景绣东莞”专项行动,已建设或升级改造1157个街头小景,用“一景一故事”串珠成链,绣出美丽东莞。
不仅增添了街头小景,会唱歌的公厕、形似美术馆的公厕、不用一滴水的公厕等也引来市民打卡。在中心广场的一座灰色主题公厕前,王女士告诉记者:“没有异味、纸巾够用、地上也很干净,我觉得算得上星级厕所。”据统计,当前东莞共有星级厕所84座,今年已完成升级改造公厕564座。
在最近一段时间,部分市民发现自家的燃气瓶上多了一个二维码,扫描后发现这是燃气瓶的“身份证”。扫一扫,消费者就可以了解气瓶的号码,包括气瓶充装单位、气瓶目前状态是否正常、气瓶规格等信息,它的“身世”全都一清二楚。这是去年年底东莞城管推出的新举措,为了确保用气安全,东莞城管今年以来开展打“黑气”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6.78万人次,暂扣“黑气”瓶(罐)约7.96万个。
市民看到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只是今年城管工作的一隅。今年以来,东莞城管在全省创新提出城市精细化管理“五件套”机制,即“行走东莞”“洁净东莞指数测评”“红黑榜”“洁净城市活动日”“洁净东莞·城市论坛”。
暖心“绣匠” 全面推进城市品质和内涵
在市民不容易察觉到的地方,同样有东莞城市管理人的脚印。推动成立余泥渣土处置协会、推进违建治理和泥头车专项整治、推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建设等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行走东莞”发现问题、以“洁净东莞指数测评”量化考核、以“红黑榜”晒美亮丑、以“洁净城市活动日”实施精准整改、以“洁净东莞·城市论坛”进行总结发布、问政献言,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不断丰富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p#分页标题#e#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东莞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全市各级领导行走约14.6万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发布洁净东莞指数测评11次,举办城市论坛6次,洁净城市活动日10次,市民对城市管理问题整改效率满意度达91%。
上周二,2020年12月东莞全市“洁净东莞指数测评”及红黑榜情况发布,这也是该项目一年来的最后一场测评。散落垃圾清洁、乱拉乱挂、乱写乱贴整治的监督活动开进了多个镇街,第一把手直面群众回复城市管理相关情况。
这一方式正是东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近期通过纵、横两条线开展“深调研”活动的表现之一。横向即全市的各镇街各分局。纵向即城管领域涉及的园林绿化、环卫保洁、市政设施等各业务条线,从内到外,自下而上达成系统内的畅通。调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征求市民群众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市民送上暖心城管服务。

东莞市城管委办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局长郭怀晋表示,后续东莞全市城管系统将坚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职能化的工作方向,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围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扎扎实实干事。
今年开始,东莞城管局还将开展全市城管工作群众知晓度、满意度调查,并作为专项指标纳入年度考核,群众满不满意将是未来衡量城管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以群众满意度为城市管理的理念,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智慧化是城市管理的“双轮驱动”。接下来,东莞城市管理将进入2021年的“全面推进年”,主要任务是编制大辞典,保障精细管理有章可循;家底大盘点,推动城市家具提档升级;执法法治化,支撑城管工作规范有序;借力信息化,建设业务管理智能化;打造示范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考核全覆盖,实现全域环境洁净有序。
以全面推进为起点,第二年重点深化、第三年巩固完善、第四年美丽蝶变、第五年争创一流的发展道路。后续,东莞城管将通过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一年一大步、三年上台阶,五年见新城”工作目标,让城市更有品质、更有温度。

数读2020东莞城管
完成升级改造564座公厕。三年来,累计建设及升级改造公共厕所1715座(含84座“星级公厕”)。升级改造300座生活垃圾转运站。
完成72条城市品质示范路建设,总长度为118.4公里,形成试点效应,全面提升城市道路品质。
建成19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每年新增处理能力619万立方米。
截至2020年11月,全市治理违法建设面积约3262.57万平方米(2020年治理目标为2900万平方米),在全省排名第3位,连续三年提前完成省下达的违法建设治理任务。
查处违法车辆3096辆,立案查处污染路面及非法倾倒行为982宗,有效打击泥头车超载超限、无密闭运输等违法违规行为。
开展打“黑气”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6.78万人次,暂扣“黑气”瓶(罐)约7.96万个。
开展了1000多场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小区、学校、村组、机关和企业的“五进”宣传活动。
【记者】李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