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品质交通千日攻坚”第一年:扎实起步,完成了201亿元的“小目标”

2020年,极不平凡。

3月起,东莞全面开展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聚焦交通发展痛点,力争到2022年底打造内畅外联、立体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支撑东莞进一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第一年,扎实起步。

这一年里,东莞市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分管市领导靠前指挥,攻坚总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各部门、各园区(镇街)紧盯年度目标,建立攻坚项目库,层层分解任务,强力统筹协调,顺利完成了2020年攻坚目标任务。

一份成绩单,彰显了2020年所有交通人的努力:完成投资201亿元,完工项目221个,新开工项目205个,完成规划研究或项目前期研究90个,新建道路184公里,新增停车位6.9万个,新增人行道166公里,完成堵点整治103个,均超过年度计划。

首战告捷,全年超额完成攻坚年度任务

在2020年,按照攻坚行动三年行动计划,全年目标任务为:完成投资约200亿元,新开工项目198个,完工项目213个,完成研究类或建设前期类项目86个,新建道路128公里,新增停车位4万个,新增人行道100公里,完成49个堵点整治。

攻坚克难,并肩战斗。通过建立市镇同频的攻坚机制,总指挥部从队伍、任务、制度、项目、保障、督导等方面,形成了高效运转的攻坚工作机制,2020年交通攻坚行动顺利完成年度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

全年完成投资201亿元,占年度计划100.5%,完工项目221个,占年度计划101.8%;新开工项目205个,占年度计划103.5%;完成规划研究或项目前期研究90个,占年度计划104.6%;新建道路184公里,占年度计划144%;新增停车位6.9万个,占年度计划172%;新增人行道166公里,占年度计划166%;完成堵点整治103个,占年度计划210%。

围绕“定目标、建机制、建清单、攻项目”,2020年东莞攻坚工作着重建立攻坚保障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项目储备滚动清单,明确攻坚任务推进路径,有利于扎实、高效、有力落实各项攻坚任务。

首战告捷!攻坚第一战,基本实现了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第一年“扎实起步”,为2021年攻坚“初见成效”和2022年攻坚“全面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紧扣攻坚重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2020年初,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指挥部由市长挂帅指挥,成立35个园区镇街分指挥部,组建总指挥部办公室,下设8个工作组,由交通、自然资源、城管、公安交警、市府办等部门牵头,形成部门工作合力。

作为品质交通行动的“大脑”,指挥部办公室通过协同作战,合力攻坚,项目落地明显加快、建设明显提速,交通治理各项攻坚工作超额完成。

办公室与各责任主体就任务节点反复沟通,确保每一项攻坚任务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印发了2020年178项市级工作任务分解表及379项镇街(园区)级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全力推动攻坚行动再深化、再提速!一年来,东莞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了赣深客专、佛莞城际、市轨道1号线、虎门高铁站站房改扩建及站前广场基础设施建设。其中,赣深客专、佛莞城际、赣深客专地下空间共构工程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市轨道1号线全线24座车站中,道滘站、道滘东站2座车站已主体封顶,19座车站加快施工。

区域路网一体化建设加快。在去年,全市推进莞番高速、桑茶快速、松山湖科学城至光明科学城通道等项目建设,深外环高速东莞段顺利完工通车,建成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滨海湾新区湾区大道、滨海湾大道、水乡地区横向通道中线工程等一批重要道路节点。

静态交通设施建设方面,全市扩大停车位供给、统筹运营路内停车资源,发挥静态交通对动态交通的调控作用。根据统计,全年完成路外公共停车位及配建停车位共约6.9万个,33个镇街(园区)与市交投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其中13个镇街成功签约,约5.14万个停车位纳入静态交通公司统筹运营范围,市智慧停车云平台累计收录全市六大片区2479个停车场。

一年内,全市完成103个堵点整治,提升了节点通行效率,规范行车秩序。如松山湖大道中医院路段交通整治,已经完成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左转匝道初步设计并加快完善,力争2021年动工建设;“莞人治堵”栏目,向全社会征集堵点及治理意见,共整理形成50个堵点并纳入2021年的治理计划;“一区一策”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市妇幼保健院、市植物园片区交通整治。#p#分页标题#e#

“初见成效”年,2021全市攻坚这样干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第二年,总指挥部办公室将会同各部门及分指挥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下实功、求实效,着力解决交通攻坚主要矛盾,加大督导力度,加快建设进度,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全力推动实现攻坚“初见成效”。

根据目标,2021年全市计划完成投资约200亿元,完成6万个路外公共及配建停车位建设,建成中心城区首期62.5公里公交专用道,新改建100公里人行道,完成50个堵点治理。

其中,全市将加快佛莞城际东莞段、深茂铁路东莞段、赣深客专东莞段及东莞南站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莞番二期、莞太路品质提升、环莞三期、桑茶快速路及东延线等重要道路建设,重点推进莞深高速扩建工程、常虎高速扩建工程、常虎高速延长线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提速静态交通建设,持续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加快统筹全市路内停车资源,推进停车立法工作;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持续优化城区片区公交线网优化,启动研究东部片区、水乡片区及松山湖片区线网优化,完成覆盖全市常规公交的运营补贴方案,完成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开展第六、第七批交通拥堵节点治理,加快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左转匝道建设,推进市植物园片区、市妇幼保健院片区、市人民医院万江院区交通治理;完善慢行系统建设,推动东莞大道品质提升等项目建设,持续推动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加快智慧交通建设,推进市镇联动公安交通指挥系统等智慧交通项目尽快实施;加强交通秩序执法管理,强化泥头车、货运车、摩托车电动车共享单车集中整治,推进电动自行车管理立法工作。

“新的一年,我们将针对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逐一谋划破解。”总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好牵头抓总、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细化分解、压实责任,加大力度、攻坚克难推进项目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