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举行,市长肖亚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小编梳理发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滨海湾新区的内容共有9处,这些既能一窥滨海湾新区2020年的发展成果,也能探见2021年新区发展的“路线图”。
为此,我们梳理出与滨海湾新区相关的五大核心关键词,解读今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释放的“滨海湾信号”。
关键词
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报告原文:滨海湾新区纳入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特色合作平台,获批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掀起了加速开发建设的热潮。
解读:时隔近20年,东莞再获省高新区。滨海湾新区提出,将高质量建设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制定出台打造高质量对外开放平台实施意见及扶持办法,谋划建设大湾区大学科技园、上市企业总部基地、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着力打造一流的产业发展生态和创新创业生态。下一步还将谋划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滨海湾大道
关键词
高水平开放
报告原文:支持滨海湾新区加快打造莞港特色合作平台,谋划建设上市企业总部基地、大湾区大学科技园、滨海湾青创城等,主动对接自贸区创新资源外溢,探索离岸创新、莞港“三链”融合,力争在制度开放、区镇融合发展等方面创造更多先行经验。
解读:在对接自贸区方面,滨海湾新区接下来将从全力申报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经验、争创自贸试验区省级权限和探索特色改革创新举措四方面发力。

▲滨海湾青创广场
在莞港合作上,新区将推动与香港合作实质性破题,加快莞港特色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新区在莞港科技、产业、人才合作中的桥梁地位,抓住莞港渊源深厚、血脉相连、人文相通的优势,努力在规则、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上先行先试。
报告中提出了“离岸创新模式”尤为引人关注。这是指境内外机构、自然人和法人,在国家特设的离岸管辖区域内进行创新活动。在滨海湾打造离岸创新实验区,有利于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将是东莞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的开疆尝试。
莞港合作,是滨海湾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另一个关键词。基于莞港在创新、制造、供应环节中的互补优势,新区将推动实现“创新提质”“产业提能”“供应提级”,充分打好、打足“香港牌”。
在对内开放方面,新区将以获批省级高新区为新契机,与产业重镇虎门牵手,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引擎”作用。二者还将在威远岛板块的土地整备开发上进一步协作,激活区镇融合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
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实验区
原文:深入推进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引导5个基层实验区在“工改工”、莞港经贸合作等方面开展差异化改革探索。
解读:报告指出,东莞将引导滨海湾建设高质量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实验区。接下来,新区在构建对外开放新理念、国际合作新平台、城市发展新空间等5大领域 24开展综合改革探索,打造先行先试的“政策特区”。
在新平台上,新区将全力争创国家级平台,争创广东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谋划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建设大湾区大学及大学科技园、争创 1840纪念公园等。
#p#分页标题#e#
▲滨海湾湾区一号
在新空间上,继续加快威远岛土地整备、沙角半岛城市更新等工作,完成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550亩供地。
在新产业上,大力培育高端制造业总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齐头并进的新格局,力争引进培育1-2家“链主”型龙头企业,带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在建的滨海湾大桥
在新体制上,将着力在片区融合、数字政府、财税金融、组织人事、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打造对标自贸港、比肩自贸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关键词
企业开展成片改造
原文:出台专门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成片改造,探索在滨海湾新区等进行试点推进。
解读:过去,东莞城市更新大多为单个项目,碎片化的更新导致无法充分发挥集约用地的优势。如今,新区将继续加快威远岛土地整备、沙角半岛城市更新等工作,完成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550亩供地,深入探索连片土地整备实施新路径、探索推动城市更新连片改造新机制,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今年,新区将重点推进滨海湾青创城规划建设,争取城市更新 A 单元具备单一主体挂牌招商条件,完成 B 单元划定方案。
同时,还将加快推进滨海湾 TOD站北地区、AI+未来产业园等项目城市更新前期工作。
关键词
“三位一体” 都市核心区
原文:城市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区、松山湖、滨海湾新区“三位一体” 的都市核心区初具雏形,六大片区加快统筹发展。
启动滨海湾至松山湖的碧道建设。
解读:“三年打基础”期间,滨海湾新区打下了城市的坚实根基。“五年大发展”期间,将继续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度融入双区驱动、双城联动,继续推动土地整备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拓展城市与产业深度融合,继续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代表“未来城市”形象的标杆地区。

▲东宝公园
在建设“未来城市”形象标杆方面,今年新区将加快“一廊三绿心三水系”及交椅湾20公里潮汐碧道系统规划落地,全面启动滨海景观活力长廊、威远岛森林公园、中心农业公园、磨碟河片区综合治理以及沙涌、苗涌整体景观提升等项目建设,年底前建成东宝公园二期。
将谋划打造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炮台遗址、海战博物馆、威远岛森林公园等重要资源“串珠成链”。
还将深化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推动市政道路智慧化,建设智慧城市综合运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