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0天,位于谢岗镇人民公园的圹下山遗址考古工作顺利结束。1月28日,谢岗镇圹下山遗址考古调查勘探项目结题汇报会在谢岗镇召开。考古专家和工作队根据遗址地势、环境及出土遗物鉴定,判断圹下山遗址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遗存,距今约3000年-2500年。

■考古专家正在挖掘圹下山遗址 考古队员 罗俊雄 摄
会议透露,圹下山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发现的一批夔纹陶器碎片,填补了东莞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东莞地区先秦文化序列内容,为在东莞寻找夔纹陶时期的文化遗存提供了重要参考。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司琪,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董红,谢岗镇委书记胡毅峰,镇委副书记、镇长李惠勤,镇委委员黄景鹏,省考古专家李岩、唐际根、吉笃学,以及谢岗镇宣教文体旅游办、文化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和考古调查勘探队队员等参加会议。
司琪对考古专家和工作队队员顺利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表示感谢,对谢岗镇对考古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肯定。她表示,谢岗镇圹下山遗址考古工作深入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东莞考古文化工作努力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方向前进,对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胡毅峰对市文广旅体局、考古专家和工作队对谢岗镇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谢岗作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四个平台之一,近年来大力推动生态产业新城发展,凸显生态本底,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优美、产城融合的城市,同时注重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挖掘。接下来,谢岗镇将按照市里的指导,结合专家建议,做好历史文化的考古、保护、开发和利用工作。
李惠勤表示,希望市文广旅体局和考古专家能够帮助谢岗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有效科普和文旅项目,提高群众对考古工作和本土历史的认识,为谢岗今后的发展注入更雄厚的文化资本和底气。
会上,谢岗镇圹下山遗址考古工作队对此次勘察情况作了汇报。据介绍,本次勘探工作,在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布标准探孔63个,探沟10处,清理断面12处,未发现不可移动文物。除了发现零星的遗迹、遗物现象外,还发现少量早期陶片,这些陶片均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遗存,是岭南早期文明的重要物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岩表示,此次考古调查勘探发现的陶片,磨圆度低、被自然搬运次数少,建议在红线用地上方,以探沟方式再次深入进行历史文物挖掘。
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唐际根认为,此次考古勘探工作具有标杆作用,挖掘发现的陶片不排除有南北文化交流的可能性。建议往遗迹高处继续勘探,寻找遗址群线索,同时希望谢岗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将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相结合。
接下来,谢岗镇将按照专家建议和意见,科学规划设计好几大文化场馆,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指引,配合做好挖掘和保护,努力使先秦文化遗迹能就地得到活化和展示。
文字:袁晓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