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名故事|麻涌镇麻一村:试点耕地统筹 推动集体经济加快发展

麻涌镇麻一村毗邻麻涌河,水资源丰富,村文化底蕴深厚。从六十年代的鱼米之乡,到如今诗画田园、花木缤纷的农旅胜地,麻涌镇麻一村正在实现华丽蜕变,那麻一村这个村名是如何而来的呢?背后又有怎么样的故事?让我们跟随记者走进麻一村一探究竟。

image.png

一阵阵悠扬的粤曲声从麻一村的秀润莫公祠内传出,秀润莫公祠始建于清咸丰十年,是村内保存最完善的祠堂,平时作为麻一村三坊曲艺娱乐场所。

image.png

麻涌立村于宋绍兴十年,名古梅乡,属广州东莞县所辖。因境内河道涌滘纵横如麻,村民又多从事麻业,遂于宋景定四年易名麻涌。1958年设立麻涌人民公社时,麻涌村因面积大、人口多而按不同片区划分为麻一、麻二、麻三、麻四4个大队,后大队名简化为村名。

麻涌镇麻一村原村委副书记莫志均:“解放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农民全部拆旧屋建新屋,现在的小楼房都有三四层 ,现在的居住环境跟以前相比改变很大。” 

image.png

近年来,麻一村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断地加强文化方面的建设,作为镇耕地统筹试点村,麻一村统筹耕地共1476.79亩,引进了古梅农业园、菇菇花果园等项目,有效提高了村集体收益。下来,作为麻涌镇特色精品示范村,村里还将建设村史馆、门楼、停车场、路道等,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

麻涌镇麻一村村委书记莫嘉辉:“农地统筹之后,村的集体收入从每年每亩农地100元左右上升到3000元,大大提高了村民每年获得的分红 ,而且农地统筹带动了旅游农业,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

(记者 吴智薇 黎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