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2月24日),2021年全省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东莞市就石马河污染整治作经验介绍并就全市水污染防治工作作发言。2020年,东莞水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突破性成效,4个国考断面中泗盛断面水质为Ⅱ类(溶解氧除外),旗岭、樟村、共和村3个国考消劣断面水质均达Ⅳ类,劣Ⅴ类国考断面实现“清零”,全年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排名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创下“十三五”最好水平。
为做好石马河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东莞从2019年1月起,采取大兵团作战模式,颁发攻坚行动命令,统筹推进“3+5+1”项工作任务,经过2年的全力攻坚,石马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大兵团作战 加快截污工程建设进度
围绕建成全流域统一收集、输送、处理的治污系统,选取央企牵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攻坚,快速推进截污工程建设,完成排水管网摸查及主干管网畅通工程,建成1834公里管网,改造系统错混接454处、整治截流井746个、封闭收水口116个,基本建成闭环污水收集系统。
持续推进源头雨污分流,完成排水单元地块污水接驳3089个,完成雨污分流埋管1695公里,改造用户错混接8203处;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新建成污水处理项目20项,完成11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新建成12座一体化设施,规模1.9万吨/日。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污水处理厂BOD、氨氮进水浓度分别上升10%、22%,削减总量分别上升16.3%、28.1%。

加大执法力度 强化工业污染管控
为破解旗岭断面总磷长期偏高难题,我市加强对410家涉氮磷重点企业执法监测,实施171家重点涉磷单位监管,并保持执法高压态势,2020年流域共检查企业25599家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815宗,罚没金额21097万元。
同时,创新实施有奖举报制度,构建社会共治模式。2019年11月,试点在石马河上游四镇实施有奖举报制度,最高奖励50万元,发动社会群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试行一个月共查实有效线索52条,处罚金额超2200万元。完善监测设施,加强成效评估。采取手工监测与自动站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流域主干流建设30个自动监测站,在其他支流河涌选取70断面采取手工采测,初步建成全流域干支流监测网络,对流域重点支流开展全河段监测。并成立流域水质监测小组,对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开展摸底监测,及时掌握、分析、研判水质状况,指导整改完善流域截污工程建设。
完善考核奖惩 激发治理动力
东莞还建立干支流地表水和污水处理厂运营日报、周报、月报制度,对水质状况和污水厂运营情况进行排名,并对水质较差的支流进行约谈;率先试行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制度,累计收缴3780万元,奖励2530万元。

今年9月底前消除市域内全部黑臭水体
2021年,我市将以高标准推进“十四五”水环境保护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为契机,以“巩固成果、补齐短板、提高质量”为目标,全力开展“剿黑消劣”攻坚行动,力争在2021年9月底前消除市域内全部黑臭水体、一级河涌全部消除劣Ⅴ类,实现断面水质稳定达标。重点着力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进一步完善市政污水收集管网,强化污水管网及污水处理厂的运维管理,继续排查并完善源头污水收集漏洞。
(记者 张忻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