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3月30日)上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精神,研究审议《东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重点改革工作安排》《东莞市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总结》及滨海湾新区、石龙镇、塘厦镇、常平镇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并通报我市2020年度十大优秀改革项目和十个基层优秀改革创新案例。
围绕市“1+1+6”提出24个领域85项改革举措
2021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分布于七个方面,其中党建方面包括党的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纪检监察体制等3个领域8项;优城市方面包括拓空间机制、城市品质提升机制等4个领域18项;促创新方面包括源头创新体制、促进技术创新机制等4个领域10项;提产业方面包括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数字化转型等4个领域16项;畅循环方面包括创建台资企业转型升级试验区、省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等4个领域15项;强基层方面包括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农村综合改革等3个领域10项;惠民生方面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等2个领域8项。
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
在对各领域改革工作作出整体安排的基础上,我市还将突出抓重点、成系统、带全面,以重点突破引领改革纵深推进。
一是聚焦“工改工”动力机制抓好镇村工业园连片改造深化改革。《工作安排》提出创新联动改造机制,“工改工”项目与居商类项目捆绑联动,深化城市更新“放管服”改革,实施“头雁计划”打造10个1000亩以上的片区,推动市镇村同向而行,为高质量发展贡献连片产业用地、提供更充足的低成本高品质产业空间。
二是聚焦科技创新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完善科技成果孵化育成体系,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进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打造成果转化高地。
三是聚焦培育壮大新动能,以新机制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通过创新产业引育机制、试点“标准地”制度、建立基金引导产业发展机制等措施,使各项改革在基地中形成叠加效应,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四是聚焦稳住外资基本盘创建省外资外贸发展赋能升级试验区。在增量上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争取省的布局支持实现突破,在存量升级上建立企业评价机制和资源差别化配置机制、深化内销机制改革。在贸易方式拓展上,改革创新东莞口岸通关模式,争取赋予一线口岸监管职能,优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运行机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我市还将以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为统揽,聚焦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其他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工作,包括聚焦增强国企引领发展能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聚焦为先进制造业赋能争创省制造业金融创新示范区,聚焦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完善基础教育教职员编制管理创建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等。
(记者 吴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