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博观湾区•厚积东莞-东莞市2021年博士后沙龙”在石排镇气派科技大厅举行。本次沙龙的主题是集成电路。邀请了电子科技大学的四位专家,带来集成电路领域最新的研发成果,我市相关领域的企业代表及技术骨干到场进行研讨交流。
据了解,这是今年东莞市人社局主办的第一场博士后沙龙。活动现场还举行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博士后叶倩婷2018年入站东莞银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20年出站。目前身为高级风险管理师的叶倩婷,主要服务东莞的实体经济。她说,东莞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希望这种沙龙活动多多举办,可以进一步促进高端人才、项目与东莞相关产业深度对接,加速以博士后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转化。”

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梁勇表示,研究院依托学校15个博士后流动站,支持东莞市"四有"企业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企业也通过实实在在的人才引进、实实在在的真科研,在更多“卡脖子”技术上突围,取得更大成绩。“通过此次沙龙希望东莞相关企业把握集成电路快速发展的机遇,将先进技术融入生产端,链接更多资源,让新一代技术在集成电路领域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近几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年均增长率超过20%,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达8848亿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前景好、产业链不断成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市正面临“三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挑战,集成电路产业需要升级,突破瓶颈,实现新一轮发展,人才就是第一关键要素。

东莞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21年初发布《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东府〔2021〕1 号)、《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东府〔2021〕21 号),重点支持发展5G及下一代通信设备、集成电路等领域,针对各产业基地人才需求现况,对现有人才政策进行优化重构,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进一步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为深入实施“人才东莞”战略,着力打造优质的城市综合环境。东莞市人社局先后出台特色人才、新时代创新人才、产业创新人才等系列政策,从人才创新创业,到企业招才引才,给予全方位的补贴扶持,比如特色人才最高可以获得250万元的购房补贴,引进特色人才的企业最高可以获得50万元奖励,特色人才个人所得税最高50万元补贴,特色人才创业贷款贴息每年最高贴息100万元;新时代创新人才最高可以获得30万元的综合补贴、5万元的能力提升扶持;产业创新人才每年可以享受最高100万元的个人所得税奖励等。
此外,还专门出台了全国首个地级市的研发人才专项政策,研发人才每年可以享受最高100万元的经济贡献奖,最高10万的素质提升奖,单位可以获得每年最高50万元引才奖和最高60万元柔性引才奖。在引才政策的带动下,高端人才加速集聚,全市人才总量达235.2万人,高层次人才突破15.6万人,自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和19%。
针对博士和博士后这个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市人社局还专门实施了博士工作站建站资助和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从建站、进站、站中培养到出站各个环节,都配套了相应的扶持资助政策,补助力度位于全国前列。比如,新设立省级博士工作站一次性给予50万元建站资助;给予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100万元建站资助、博士后实践基地30万元资助、博士后公共实验室100万元资助;对新进站的博士后,每年给予15万元资助;对出站后与我市企事业单位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博士后,给予50万元出站资助。目前,全市建立博士工作站43个,博士后平台73个,累计招收博士后455人,累计发放补贴近1亿元。

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越峰表示,接下来,东莞人社部门将围绕市政府关于加快打造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基地发展需要,开展产业考察调研,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人才及产业相互融合,举办历史文化体验活动,凝聚创新人才,不断完善人才服务链,着力提升人才发展综合环境,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更优的平台载体。#p#分页标题#e#
(记者 曹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