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清晨与日落,在潺潺流动的河水边,总有那么一群身影,哪里有垃圾就往哪里奔。早上很多人可能刚刚准备出门上班,而“河涌美容师”——河涌保洁员已经完成第一遍河涌清理工作,汗水把衣服浸得湿透。
他们不放过水面上的任何一个角落。特别是雨季汛期阶段,河水水位不断提高,从上游冲下来的漂浮垃圾、水葫芦等更是成倍增加,加大了他们的工作量,但他们依然用双手呵护着万江的每一条河涌的洁净。在他们的保洁下,万江的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今年62岁的何文基,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

每天巡逻保洁8个小时
在大汾社区内河涌青云桥街段,一位皮肤黝黑的老伯,每天手里拿着长长的打捞网,在河涌旁来回巡查,打捞垃圾,用辛勤的汗水守护着这片碧水。
他是大汾社区的河涌保洁员何文基,今年62岁,是大汾社区本地人。据介绍,何文基和另外3名河涌保洁员,共同负责保洁大汾社区连步桥水闸和北坊村水闸连通渠东风段约1.8公里的河涌,何文基负责保洁的是该段河涌的下游,即青云桥街段。
每天早晨8时许,何文基就开始了一天的保洁工作,每天巡逻保洁8个小时。何文基说,他所负责的河段,步行巡逻和保洁用时约1小时,平均每天打捞水上漂浮垃圾1吨左右。如果是暴雨或者台风天过后,垃圾能达到3吨左右。
作为负责大汾社区内河涌的河道保洁员,何文基悉心守护这条河涌快两年了,“主要工作就是打捞垃圾,为河面搞卫生,垃圾大多是枯枝树叶、白色垃圾、塑料瓶和动物尸体等。”
站在岸上,为了打捞起水面的垃圾,何文基需要用长竹竿制成的打捞网将垃圾挑起,再倒进附近的垃圾篓中,这一套动作非常熟练和迅速,但工作起来是很费力的。何文基说:“工作都是这样的。如果觉得有点累的话,就到树荫底下休息一下,再继续干。”

河涌卫生“监督员”
“水大、落叶多的时候,一天最多能清理出5箩垃圾。”何文基边打捞河涌垃圾边说。他负责保洁的是河涌的下游段,是保洁任务最重的河段,河涌基本上会滞留从上游冲下来的大部分垃圾,特别是雨季汛期阶段,河水水位不断提高,从上游冲下来的垃圾更是成倍增加,极大的增加了他的工作量,但他每天都能把河涌保洁工作做到位。
“他在工作中服从社区的安排,踏踏实实对待保洁工作。多年来,他认真负责、刻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社区领导肯定,是一名优秀的保洁员。”大汾社区干部何荫棠这样评价何文基。
“真的是亲眼见证河涌越来越好。”住在青云桥街河涌旁的村民何伯伯表示,每天都能看到保洁人员在河涌巡逻保洁,现在河涌的水质清澈许多,河道清爽整洁,还能看到成群的小鱼在河里扑腾,还有蟛蜞在河涌边爬行。
每天巡河保洁过程中,有个别村民将垃圾随手扔到河涌上,何文基发现后,便找到该名村民进行劝导,让其认识到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不只是保证地面上没有垃圾,还要保证河涌洁净,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共同的责任。
“以前,大家环保意识不够,我就多说几遍,大家都是左邻右舍,说得多了,大家都不好意思再扔了。”何文基笑道,以前每次碰到有人向河内倾倒生活垃圾,他便会上前耐心劝说。如今,河涌附近村民意识提高了,向河内倾倒垃圾的现象也少了。
在何文基的努力下,他所负责的河涌保持着干净整洁,村民向河内倾倒垃圾现象也越来越少了。

各方齐努力提升水环境
据了解,像何文基这样任劳任怨、风雨无阻的河涌保洁员,在万江有百余人,除了台风、暴雨、洪水等灾害天气外,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刺骨,他们每天都需早上8时准时到岗,巡游河道、清理垃圾,一直工作到下午6点,确保万江132公里河涌干净卫生。
河涌保洁员工作的艰辛不是一般人能体会的。他们以垃圾为目标,以风向为导航,以网兜为工具,在河面上穿梭,在烈日中暴晒。打捞网、垃圾篓,更是河涌保洁员的标配。他们每天从早晨到傍晚,顶着阳光清理河涌,每天好几个来回。打捞水面垃圾,不仅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垃圾湿水后变重不少,打捞很费劲。尤其是夏天雨后,水草、水浮莲等水生植物繁殖的速度惊人,往往一片水域刚打捞完,转天水浮莲又长起来,必须反复打捞多次才行。在天气炎热时,飘在水面上的垃圾容易发臭,严重影响水质,所以都要及时打捞掉。河岸边的垃圾也不能松懈,因为不及时清理干净,就会随风飘进河道,清理工作难度会更大。#p#分页标题#e#
他们没有休息日和节假日,顶着骄阳,沐浴风雨,他们从未退却,也从未抱怨,勤勤恳恳地工作,精心打理好万江的每一处河涌。工作中日晒雨淋,对他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面对一袋又一袋的垃圾,他们说出了自己的希望:“大家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爱护河涌,保护河涌环境卫生,不要向河中倒垃圾、抛杂物,那样我们的工作就能轻松一点。”

目前,万江街道正在大力开展河涌整治工作,经过前期加大经费和力度的投入,成效初显。万江街道农林水务局相关负责人呼吁,除了保洁员加强保洁之外,也希望广大市民参与营造全社会共同监督、自觉维护河涌水生态的良好氛围。大家齐努力,为提升万江河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争取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