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后浪”,茶山这所学校让非遗变时尚!

“咚、咚、咚……”

一大早,伴随喜庆热闹的锣鼓声

灵巧可爱的醒狮时而奔跑、时而休息

而木鱼歌非遗传承人委婉悠扬的歌声

传遍整个茶山镇中心幼儿园

↓↓↓

原来,这是在茶山镇中心幼儿园举办的

东莞市2021年

“莞脉传承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茶山公仔、茶山绸衣灯公、

茶园松糕等9种东莞非遗技艺轮番上演

让学生们零距离接触、

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进一步认识非遗及其文化内涵

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 

↓↓↓

零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在“我是非遗小传人”非遗体验区

孩子们与东莞非遗“亲密接触”

他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听非遗技艺传承人

介绍模型上色技巧

并在非遗传承人的帮助下

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制作茶山公仔、腊肠、糖不甩

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

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揭牌

活动现场还为茶山镇中心幼儿园获得东莞市2020年非遗进校园之“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进行授牌。


△“非遗在校园传习基地”揭牌仪式

自2018年起,茶山镇中心幼儿园作为“茶山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试点单位,将茶山公仔、茶山绸衣灯公等本地泥塑特色传统文化和幼儿园园本课程结合起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造传统特色艺术教育。并以此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茶山公仔非遗资源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应用研究》的园本课程,探索发展一条具有非遗特色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之路。

在形成园本课程的同时,茶山镇中心幼儿园在教学上根据幼儿园学生的特点分别在不同级别的学生中安排进阶课程,进行分层次、分梯度教学,既有知识学习也有实践活动,孩子也能自主选择所学内容,确保每个孩子能最大化吸收非遗内容。此外,幼儿园还打造“能做非遗传人、能讲非遗故事、能教非遗制作”的专业教师队伍,让老师走进传承基地、制作基地,零距离接触非遗项目。并搭建成果展示平台,设置陶艺室供幼儿开展活动,设置专门的成果展区展示优秀作品。

茶山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袁裕琼说:“茶山非遗项目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蕴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东莞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非遗进校园”已成为一种常态的教育、保护形式,越来越多学校将非遗项目纳入校本教材,开设专业课程等,并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其中,茶山镇线上线下双轨联动,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截止目前,茶山共常态性开展非遗课堂500余场次,受益师生4万余人次,创新以“非遗+课堂”推行非遗科普传承工作,形成较为完善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地的非遗传承体系。

下来,茶山将进一步升级优化非遗进校园活动,开展活态展演、非遗课堂、时令活动等项目,丰富非遗进校园的形式和内涵,并以线上非遗图文展览、非遗课堂等形式发展“云上非遗”,扩大非遗传播途径和影响力。同时,全力做优非遗进校园工作,逐步形成非遗课堂菜单,引导镇内学校根据办学亮点自主选择非遗项目进校园,推进“我是非遗小传人”非遗系列活动的全面升级,力争做到非遗进校园活动覆盖全镇学校,有效培育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及弘扬者,推动茶山镇非遗保护传承事业蓬勃发展,助力茶山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p#分页标题#e#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瑰宝

历经千年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贴近青少年

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在

新一代身上焕发光彩

更为坚定文化自信打牢基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