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暨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会议今天(5月13日)召开。记者获悉,东莞将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打造“一照通行”涉企许可审批改革、政务服务“全市通办”、12345 热线服务优化升级、全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企莞家”、东莞市电子市民卡、“互联网+监管”等一批“放管服”改革新品牌。

推进“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
会议提出,要以试点全省“一照通行”涉企审批服务改革为契机,再造涉企综合审批服务模式,推动涉企经营许可从按部门职责划分改为按企业需求整合,将多业态经营涉及的多项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一次申办、一表申请、一键分办、一码展示,减少审批发证,实现“一照通行”。
同时,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事项,着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建立清单管理制度,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四种方式推进所有涉企经营许可分类改革。到2021年底,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
推进“一网通办” 全流程在线审批
配合省推进应用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主题集成服务系统,打通发改、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业务审批平台,建立工程建设领域的材料复用库,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实施,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推动水电气进驻各园区(镇街)政务服务中心,完善水电气各业务系统功能,大力推进外线工程并联审批工作,实现全市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服务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
完善东莞市“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行政执法监管、风险预警、分析评价等系统,关联整合日常监管、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司法判决等相关信息,加强生态、安全、食品药品、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领域监管数据归集、治理和应用,创新打造监管风险感知、预警、处置和反馈等应用场景。

(资料图)
政务服务跨区域办理更方便
2021年底前,实现不少于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延伸“互联网+不动产”业务,探索推进“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应用,推动市级层面涉及不动产业务的交易、登记、缴税、金融等数据上链,在全市实现“大通办”服务。深化政务服务延伸,通过线下综合窗口代收、代办,试点推进“莞深通办”“穗莞通办”,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通办、跨省通办,最终实现“一地交件、全国通办”。
打造“i 莞家”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此外,会议还透露将依托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i 莞家”APP,打造为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和城市公共服务移动端总入口,实现与“粤省事”“粤商通”的深度对接,接入已上线事项,整合原有的“莞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用户和事项的整体迁移。同步汇聚各部门的政务、公共和社会服务,将其他各部门的政务 APP 进行整合,按照“成熟一个、上线一个”方式推动社保、医疗、行政审批等各类事项集成至“i莞家”APP,逐步引导生活、旅游、资讯等社会资源纳入平台,打造一站式掌上服务入口,实现用一个 APP 畅享城市综合服务。
另外,要以第三代社保卡为基础推出“多卡合一”的电子市民卡,集合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等应用,集成电子凭证、信息查询、小额支付等功能,涵盖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智慧校园等多个服务场景,关联“i 莞家”端口,让市民群众“一端行东莞”。

(资料图)
政务服务跨区域办理更方便
2021年底前,实现不少于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延伸“互联网+不动产”业务,探索推进“区块链+不动产登记”应用,推动市级层面涉及不动产业务的交易、登记、缴税、金融等数据上链,在全市实现“大通办”服务。深化政务服务延伸,通过线下综合窗口代收、代办,试点推进“莞深通办”“穗莞通办”,拓展至粤港澳大湾区通办、跨省通办,最终实现“一地交件、全国通办”。
打造“i 莞家”城市综合服务平台
此外,会议还透露将依托一体化服务能力,建设“i 莞家”APP,打造为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和城市公共服务移动端总入口,实现与“粤省事”“粤商通”的深度对接,接入已上线事项,整合原有的“莞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动用户和事项的整体迁移。同步汇聚各部门的政务、公共和社会服务,将其他各部门的政务 APP 进行整合,按照“成熟一个、上线一个”方式推动社保、医疗、行政审批等各类事项集成至“i莞家”APP,逐步引导生活、旅游、资讯等社会资源纳入平台,打造一站式掌上服务入口,实现用一个 APP 畅享城市综合服务。#p#分页标题#e#
另外,要以第三代社保卡为基础推出“多卡合一”的电子市民卡,集合电子健康码、医保电子凭证、电子社保卡等应用,集成电子凭证、信息查询、小额支付等功能,涵盖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智慧校园等多个服务场景,关联“i 莞家”端口,让市民群众“一端行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