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东莞市律师协会举行“东莞律师之家”启用仪式。“东莞律师之家”的定位是“一窗口二基地五平台”,即便民利民惠民的法律服务窗口,专业服务业示范引领基地和公共法律服务实践基地,自律管理、执业保障、专业提升、专业推广和专业创新服务支持平台。

■“东莞律师之家”启用仪式现场
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
40多年来,东莞律师行业发展与改革开放同频率共脉搏:目前已有律师执业机构316家,执业律师4011名,律师人数仅次于广州、深圳,名列全省第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司法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东莞市律师协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律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依法依规履行职责,为东莞的经济社会发展、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东莞律师之家”展现新面貌
行业发展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
东莞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也是习惯润物无声、衔枚疾进的创业地。改革开放前,与全国不少地方一样,东莞的经济发展也比较落后,是传统的农业县。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召开,而早在1978年7月,东莞就与港商合作创办了在内地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此后,尝到改革甜头的东莞,在全国率先成立“来料加工装配办公室”,提供从工商登记到办理进口许可证等“一条龙”服务。从此,东莞拉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大幕。一系列改革举措多管齐下,迅速改变了东莞贫穷落后的面貌。
1981年6月1日,经东莞县人民政府批准,东莞县成立法律顾问处。
中共党员、广东理正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惠欢是东莞最早的一名女性法律工作者。她四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法律服务最前线。她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东莞律师行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亲历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律师行业改革的“活字典”“图书馆”。
当时,张惠欢从东莞人民检察院法纪科迁调至法律顾问处从事法律工作。“我们一共4个人,大家挤在一间土房子里办公,出差都是坐公共汽车或者班车,法律文书全部是手写……”回忆当年的艰苦岁月,张惠欢说,作为东莞最早的一批律师,她见证了国家律师制度的建立以及律师法的颁布。
1998年,张惠欢所在的国资“东莞律师事务所”转制为民办合伙所,张惠欢是合伙人之一。“改制以后,我们律师所成立了党支部,是东莞市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律所。”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莞撤县建市并升格为地级市;90年代初,东莞大力引进港资、台资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除了发展经济以外,东莞还以改革的精神和勇气实现很多方面的创新发展,比如首创“集资建桥,过桥收费还贷”(高埗大桥)新模式;全国第一条由地方自行规划、自行投资、自行组织建设的高速公路莞深高速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东莞既有一种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开拓创业精神,也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一面,体现出东莞包容的精神。
东莞律师行业发展,也是如此。东莞市律师协会会长陈锡康律师表示,从1981年开始的首个二十年,东莞的律师行业发展基本处于一个“赶节奏”的过程,服务队伍从无到有,行业的发展重心主要是追赶本地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对本地常规法律服务需求的基本覆盖。
即便如此,在律师行业发展方面,同样融入了东莞改革创新的精神。比如,1984年东莞成立全国第一家乡镇律师事务所——石龙律师事务所;1990年成立东莞市第一家合作制律师事务所——启明律师事务所,在全国较早开展合作所探索等。
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东莞经受了转型发展的考验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由高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建设、城市面貌、人民生活水平、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全方位发展。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东莞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明确了“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价值追求,提出了迈入生产总值“万亿元俱乐部”的目标。
陈锡康说,从2002年以来的这二十年,东莞律师行业也顺势而为,实现了行业的整体提质升档,服务供应实现从基本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跨越。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从1992年不到30人,到今天超过4000人,执业律师人数仅次于广州、深圳。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服务领域全面拓宽,除少数高端服务领域和个别细分服务领域外,绝大多数的服务需求都可以找得到、请得起合适的本地律师。广大律师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主动参与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调处化解、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公共法律服务,在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律师以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参与立法支持工作,透过担任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助推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透过参与营商环境优化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引领要素流动,行业发展呈现出“踩节奏”的过程,与东莞改革开放同频率共脉搏。#p#分页标题#e#

■东莞市律师行业党委2021年党务干部培训班
党建引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东莞市律师行业党委全力做好新时代律师行业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等六方面建设,以社会责任承担和职能作用发挥为抓手,全面引领律师行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律师对国家治理、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服务支持作用,以党建带队建、促业务、推改革,充分发挥党员律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律师行业党组织的政治保障作用,不断提高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大局的服务支持能力。
2020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夜之间打乱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在全国上下打响。广东百勤律师事务所党支部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按照省、市行业党委部署,于2月5日成立“助力民营企业抗疫党员先锋队”,冲在一线,担当作为,为东莞抗击疫情和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通过捐款、为口罩机厂等企业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制定法律指引、线上线下普法等方式,为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提供专业支持,编制法律问答共计500余条,先后为近100家村(社区)民营企业及顾问单位提供复工指引和参考,支部经验做法获广东省司法厅和广东省律师协会通报推广。
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役当中,市律师协会迅速动员各党组织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法律服务3687人次,发布法律指引143篇,化解纠纷237宗,代理涉疫情案件68件,接待咨询1448人次;开展“暖企抗疫、援企稳岗”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化解纠纷200宗,梳理法律风险点300个。
这仅仅是近年来东莞律师行业以党建引领,推动律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律师行业党组织、党员个人共获得省级以上各类表彰299项,其中,获得国家级表彰22项、省级表彰277项。我市律师行业培育了5个“东莞市五星级党组织”,4个省级“党建示范点”,10个“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化律师事务所党组织”,2个市级“党建示范点”,1个市“双标工程”示范点建设对象,市律师行业党委先后被东莞市委组织部确定为五星级党组织和党建示范点。
此外,律师行业党支部成立的数量和党员人数增速显著。目前,东莞市律师行业共有党支部116个,近年来新增党组织74个,其中独立党支部45个,联合党支部29个。近三年共发展党员37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4人,东莞市律师行业社会律师人数从2793人增长至3060人,同比增长了29.1%;党员人数从750人增长至1169人,同比增长55.9%。

■东莞举办“2020年东莞市涉外法律服务机遇与挑战高峰论坛”
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认可度
当前,由法治日报社主办的2021政法智慧化建设创新案例投票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其中,东莞市的“智慧公法服务、数字法治体检”茶山样本入选2021政法智慧化建设创新案例。
这个项目从C位出道,是由茶山司法分局、茶山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联合各驻村(社区)律师及律师事务所,发起组建茶山镇公共法律服务志愿团队进行的“法治体检”活动。
实际上,“法治体检”服务只是东莞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通过探索商协会共治、“法润莞邑”普法、法治体检等多措并举,东莞积极推进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多元治理,引导市场主体树立法治信仰,让法治成为市场最大的优势,推动东莞商改成为法治政府建设一个生动而精彩的范例。
2010年,广东国亮律师事务所主任叶进国响应国家号召参加“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从2014年起主动担任广东省东莞市、韶关市多个村的村居法律顾问,2015年创办广东省暖心公益法律服务中心……他一直忙碌奔波在公益路上,为践行律师的使命和追求、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梦而不懈努力。该中心成立6年来,在叶进国带领下,共承办法律援助案件2500余件,援助人数3300余人,开展公益普法40多场,为受援人群挽回经济损失超过6200万元。
“律师应该多承担些社会责任,多为政府分忧,多为群众办事”。叶进国认为,这些年来,律师们对社会公平、社会规则、公平正义的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以及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而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也提升了行业社会认可度。

■东莞律师“进社区、进园区、进商圈”,开展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全面提升行业专业化服务水平
风雨苍黄百年路,高歌奋进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是迈上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东莞市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以及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东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p#分页标题#e#
律师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律师事业大有可为,广大律师担当履责的过程,也是拥抱机遇的过程。
陈锡康表示,“十四五”期间,东莞律师行业需要迅速抓住机遇窗口,要再上新台阶,在巩固既有服务优势的基础上,力争在服务本地关键发展工作中,适当“带节奏”;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着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为东莞“十四五”规划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务。广大律师首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参与推动科学立法,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司法公正,参与社会治理,护航经济发展,服务对外开放,以新担当、新作为、新业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机遇与挑战同在,优势与风险并存。5月21日下午,2021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大会隆重举行,共洽谈签约项目111个,涉及投资总额超1483亿元,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领域。东莞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顺应世界技术大潮、构建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陈锡康认为,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机遇,东莞律师行业要紧扣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东莞经济发展的“根”和“魂”的实际,站在保障我市产业链安全及提升我市产业链应对全球范围风险处置能力的高度,强化专业化平台建设,在团队化、专业化的基础上,力促精业化,尤其加强对于行业“单打冠军”“隐形冠军”的法律支撑作用,从而推动律师业务适应形势变化,实现跨领域、高端化发展。
梦想与你共追,历史与你共书。40多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但放在更长的历史维度看,40多年对于东莞律师行业还只是朝阳少年;未来还有更精彩的征途等待着他们,他们将以东莞法律人之名,再出发。
人物特写
驻村(社区)顾问律师张惠欢:
成立全市首家律师个人调解室

■张惠欢律师正在开展调解工作
2014年开始,东莞全面推行政府购买律师服务作为公益法律顾问进驻村(社区),驻村(社区)律师在调解纠纷、基层普法、参与村(社区)涉法事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以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化解基层矛盾,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在基层和谐稳定新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14年,已经61岁的张惠欢自愿报名参加驻村(社区)律师,而她当时也是报名律师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报名之后,张惠欢意外收到寮步西溪村的邀请,希望她能担任驻村法律顾问。
作为驻村律师,张惠欢每月只需到村里去一次,但这些年来,她每个月投入在西溪村的时间少则两三天,多则五六天,而为了更好地开展驻村法律顾问工作,她还经常走村串户,了解村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
这些年来,张惠欢运用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为村民化解矛盾纠纷,她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也赢得了村民们的赞誉。
2019年6月,鉴于张惠欢在驻村法律顾问岗位上的突出贡献,寮步镇成立以她的名字命名的个人调解工作室,这也是我市首家律师个人调解室。
基层问题错综复杂,群众矛盾千变万化,一年多来,张惠欢律师调解工作室团队凭着公平公正又不失人情味的处事原则,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赢得群众和当事人的广泛尊重和认可。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我的身体允许,广大群众需要我,我还可以再干几年。”如今,年近古稀的张惠欢仍觉“廉颇不老”,老骥伏枥正当时。
驻村(社区)顾问律师崔雪:
“能帮村民解决实际问题,我挺有成就感的”
“崔律师,就我这情况打官司难不难?”
“崔律师,能不能帮我写代理诉状?”
从2008年被洪梅镇法律服务所聘为专职律师,崔雪就开始了每天与村民打交道的日子。“村民们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找我,有时候非常忙,但想到能帮助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挺有成就感。”崔雪说。
例行服务日早上八点半,黎洲角村的驻村(社区)顾问律师办公室就开始“迎客”了。崔雪向村民们不厌其烦地讲解法律知识,俨然“家人”一样。崔雪表示,在洪梅十几年,感受到村民们对法律的需求越来越高,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用法律维权,其实也是村民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文字:李金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