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公安梳理高考后常见诈骗陷阱

■大朗公安开展反诈行动 大朗供图

考场上,莘莘学子为梦想奋力拼搏;考场外,三五成群的家长焦急等待。此时,骗子悄悄出动,各位家长和考生都要注意啦!

近日,记者从大朗公安分局反诈中心获悉,每年高考结束,骗子都会亮出花样繁多的套路,借着高考查分、录取等散布虚假信息误导家长和考生,实施诈骗。对此,大朗反诈中心提醒,高考完了可放松,但防骗之心可别松。对此,大朗反诈中心梳理了一些常见的诈骗陷阱,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

大朗警方提醒,请广大考生及家长提高警惕,查询考试分数应通过教育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高校招生有严格规范的录取程序和监督机制,切勿轻信所谓“特殊渠道”“内部指标”,不轻易转账汇款,如有疑问请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

知多D

6种主要诈骗手段

据大朗反诈中心民警介绍,高考后的主要诈骗手段包括如下6种:

1.诈骗分子往往冒充教育局、财政局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电话准确报出考生姓名、学校等信息,通知考生可领取“高考补助金”等,一步步诱骗考生或家长进行转账汇款。

2.诈骗分子模仿“校讯通”、“高考直通车”等向考生及家长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一旦点击链接,手机立刻被植入木马病毒,进而窃取绑定的银行卡账户、密码等资料,转走钱财。

3.诈骗分子冒充教育局、学校领导或班主任群发短信,称能通过特殊关系或渠道帮分数不够的考生以“特殊生”录取,对考生和家长进行诈骗。

4.诈骗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声称“有内部关系”,考生“只要交钱,就能被录取”,利用考生和家长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实施诈骗。

5.诈骗分子通过虚假招生广告,以邮寄虚假录取通知书的方式蒙骗考生,诱骗考生或家长进行转账汇款。

6.诈骗分子以办理信用卡或助学贷款需要提供保证金、验资等理由实施诈骗。

文字:李健武 通讯员 刘苏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