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始终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市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党员干部俯下身子深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工作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在莞邑大地掀起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热潮。日前,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直媒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效。近期,东莞广播电视台将陆续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市卫生健康局全面开启了建设“卫生强市、健康东莞”新征程,全力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民生实事“小切口”推动卫生健康民生“大发展”。
作为民生部门,市卫生健康局把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上,立足卫生健康主责主业,既紧盯群众诉求集中、社会广泛关注的急事难事聚力攻坚,又注重群众身边的烦心小事切实解决。

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54万剂次
“当前卫健系统‘为群众办实事’的首要工作就是,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向阳表示。卫生健康部门关系着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每一个环节,面对现在新冠疫情的全球形势,市民对卫生健康部门的期许也会更高,所以卫健部门肩上的责任非常之重。为东莞符合条件的居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做到“应接尽接”,成为卫健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十件实事之首。截至6月17日下午6点,全市累计接种1154万剂次,全市超过750万人接种了新冠疫苗。其中完成了全程两针次接种的市民累计410万人。

稳供给 提效能 调结构
民众有所呼,政须有所应。市卫健局在持续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做好疫苗接种和大规模核酸筛查的同时,大力推进医疗供给侧改革,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深入推动医疗资源以及病床位稳供给、提效能、调结构,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稳供给:医疗卫生资源有序增加。按照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有序增加医疗卫生资源供给,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分别达3154个、3.4万张,比2015年分别增长41%、23%,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满足群众总体就医需求,医疗机构床位公平可及度不断提升。
提效能:创新病床位使用管理模式。继市人民医院普济院区开设了全市首个“床位管理中心”后,今年3月,红楼院区“床位管理中心”也正式启用。这是市人民医院为提升患者住院服务创新推出的精细化管理举措之一。经过统一调配,弹性管理,病床使用率达到最大化。

调结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构建分层级医疗服务网络,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分别与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入共建高水平医院。加快5所区域中心医院建设,市东部中心医院、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分别与暨南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合作办医。整合盘活全市医疗资源,推动镇街公立医院转型错位发展,向“大专科、小综合”专科医院、康复医院、中医医院、医养结合机构、社区医院等转型。

推进新时代东莞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发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市卫健局将引导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十四五”、奋斗新征程,推进新时代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实现新发展。

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向阳说:“东莞市卫生健康局要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以学习教育的良好成效推动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健康中国的‘东莞样板’,让高品质医疗服务成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核心功能支撑之一。”#p#分页标题#e#
(记者 曹雪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