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人注意!“黄码”人员不得进入这些地方...

东莞市民注意了!

大家去农贸市场买菜

除了测量体温,还要准备好

粤康码等健康码、全程佩戴口罩

农贸市场入口处工作人员

将阻止“黄码”人员进入

除了农贸市场场所的管理,日前,由东莞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印发的《东莞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操作规程》(以下简称《操作规程》)还强化了直接接触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的管理——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必须完成疫苗接种后才能上岗,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去农贸市场买菜需全程佩戴口罩

为了健康,今后您去农贸市场买菜还是要戴好口罩。

《操作规程》明确,所有入场顾客、市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工作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从业人员处理或包装熟食、可生食食品时,需同时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有关规定穿工作服和佩戴手套。市场管理方应安排人员定期巡查,及时提醒相关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入场后摘掉口罩的顾客按要求规范佩戴好口罩。

市场管理方和市场内经营者每日对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人员、产品加工人员、货物运输人员、清洁人员、保安等)健康状况进行登记,一旦发现有发热(体温≥37.3℃)症状,将将相关人员安置在医学观察点,通知医疗机构派员到场处理;市场管理方和市场内经营者要储备好足够量的口罩、消毒剂、清洁剂、清洁工具等防疫物资。

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

需完成疫苗接种后再上岗

进口冷链食品一直是农贸市场疫情防控的重点。《操作规程》进一步强化了直接接触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管理。

《操作规程》明确,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需完成疫苗接种后才能上岗,因身体原因不能接种的,经营单位(含进口冷链食品存储、销售、加工单位)应将其调离岗位,或劝导经营者暂时停止经营进口冷链食品。

新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完成疫苗接种后才可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新入职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须完成疫苗接种后才可上岗。

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严格按照“一二、二一”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即:需接种两针人员只接种一针疫苗的,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完成疫苗接种的,每周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黄码”人员不得进入农贸市场

为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更安全的买菜环境,《操作规程》落实了农贸市场场所管理,落实“一人一场”驻场巡查制度。

需强化农贸市场出入口围蔽管理,只保留主要出入口;市场管理方要通过喇叭、海报、健康提示、液晶显示屏滚动播放等方式,向顾客宣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与措施。

要确定至少一名健康码管理人员和若干检测员,在市场出入口明显位置张贴(或摆放)本市场场所葵花码图片,对所有进入人员有序落实体温正常快速打卡和健康码(含粤康码)查验工作,对健康码为“黄码”的人员,要阻止其进入;对未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可由其监护人或陪同人员代为出示绿色健康码方可进入。

市场管理方应引导顾客购买商品时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间距,并避免徒手接触冷链食品或活禽;如市场所在辖区疫情风险等级上升为中、高风险,市场管理方要按照有关分区分级要求适度缩短营业时间,同时采取措施限制顾客数量。

一日一清洁消毒

《操作规程》对农贸市场的清洁卫生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农贸市场管理方要督促场内经营者主动维护环境卫生,要安排充足清洁人员及时做好场内环境卫生保洁工作,收市后认真开展“一日一清洁消毒”;严格落实活禽经营市场一日一清洁消毒、一周一大扫除、一月一休市、活禽零售市场当日活禽零存栏的“1110”制度。#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