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系列访谈|市商务局: 聚焦“急难愁盼”五大事项 推动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始终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市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党员干部俯下身子深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工作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在莞邑大地掀起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热潮。日前,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直媒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效。本期“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我们一起走进东莞市商务局。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商务局立足主责主业,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梳理出行业内群众“急难愁盼”的五大事项,开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加速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微信图片_20210706175041.jpg

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 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为做好新冠疫情的防控工作,并严防境外输入蔓延,市商务局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对全市1700多个跨境司机作业点、40多个跨境运输交通服务场所、20多个跨境货物运输接驳点、近30座港口码头建立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同时启动应急响应,全力保障封闭管理和封控管理区域的生活物资供应,协调重点商贸企业,确保全市4000多家便利店正常营业;实现封闭管理区域全程闭环无接触接力配送,打通“最后100米”;推动供应模式由“保必需必要”向“保多样需求”升级转换,全力保障居民生活需要。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康表示,疫情防控是当前群众和企业非常关心的急事,也是商务部门的头等大事,商务局必须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把疫情对人民生活和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暖企行动之“走出去”企业专题辅导.jpg

梳理企业“急难愁盼”五项重点工作

除了急事,市商务局还把企业的难事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点。今年以来,该局通过走访,梳理出企业最关心的五个方面的事项: 第一是围绕商务领域安全办实事,竭尽全力开展疫情防控,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第二是围绕深化企业服务办实事,一方面大幅压缩办事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另一方面继续实施“暖企行动”;第三是围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办实事,全力巩固扩大企业的外贸市场和内销份额;第四是围绕激发内需市场潜力办实事;第五是围绕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化办实事。

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康透露,针对五大事项,商务局已逐一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他表示,为企业办实事、办难事,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水平,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东莞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乐购东莞3.jpg

多措并举,激发市场潜力、刺激消费

激发内需市场潜力,推动消费升级是市商务局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局积极推动鸿福路等商圈以及全市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研究制定支持首店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力争今年引进30家首店;在创造更加良好的购物环境的同时,丰富群众的消费选择,继续组织“乐购东莞”、“汽车消费节”等品牌活动,让群众真正享受消费实惠,让企业产业收益。

乐购东莞2.jpg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绩亮眼

数据显示,市商务局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效果显著。据统计,2021年1-5月,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120亿元,同比增长72.2%。对东盟、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等我市主要贸易市场均实现增速20%以上快速增长。全市外资企业内销额2303.4亿元,同比增长50.7%,预计全年可完成5000亿元目标。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4亿元,同比增长27.4%。

在市商务局的积极申报下,东莞获得防疫物资“白名单”的企业数排名全省第一;固化疫情期间推出的多种优化举措,使得行政许可事项办事时限压缩超过93%,其中高频办事事项“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业务实现立等可取,审批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莞贸通”,一大批外贸企业缓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市商务局举行党史学习报告会.jpg

#p#分页标题#e#开展7个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并将思想上的收获及时转化为行动上的提升。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蔡康表示,接下来,市商务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商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开展7个三年行动计划,分别是品牌提升、商贸提升、出口转内销、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外资引培,充分聚焦外贸新业态、培育新动能以及稳步扩大国内市场等重点领域,推动全市商务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商务局_副本.jpg

(记者 沈明涛 陈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