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莞始终把学习党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全市各镇街(园区)、各部门党员干部俯下身子深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工作项目,制定实施方案,全力推进惠民生、解民忧、暖民心,在莞邑大地掀起学史力行、实干为民的热潮。日前,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直媒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活动,深入挖掘“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做法和阶段性成效。本期“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把手系列访谈”,我们一起走进东莞市农业农村局。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以开展“我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重要抓手,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广泛征集重点民生项目 推动党员干部“学史力行”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重要抓手,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和“12345”“阳光热线”等渠道,广泛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找准为群众办实事的切入点、着力点,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我们将以党的百年华诞为新的起点,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永忠表示。

△芦村村特色精品示范村
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4.67%
在党员干部带动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下,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城市品质提升结合起来,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截至目前,东莞累计投入9.2亿元,扎实推进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累计投入8.73亿元,开展6个美丽幸福村居特色连片示范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四小园”建设,以边角之景带动村容村貌提升,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感;推进“千村碧塘”工程,打造魅力乡村新亮点。
一系列举措不但美了环境,也赢得群众一片叫好声。据调查,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4.67%。
张永忠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重点在建设管理上下功夫,包括乡村振兴如何建设一些风貌示范带、如何把一些项目连点成线等,从面上统筹整个乡村的旧村改造,进一步展现具有东莞特色的乡村风貌。”

△中堂镇潢涌村集体经济投资购买的物业
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热点难点问题 助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东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村组集体净资产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百分之五。市农业农村局紧盯问题导向,聚焦主业主线,切实解决基层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助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村组资金投资理财报告会
市农业农村局通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党员干部搭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将服务延伸到最基层,带动镇村全力提速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健全集体资产监管体系,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集体经济运行良好,经营效益明显增长,全市村组两级实现经营总收入10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9亿元,增长20.0%,32个镇街全部增长;经营纯收入79.1亿元,增加14.9亿元,增长23.2%,31个镇街增长,实现了抗疫和经济发展的“双赢”。#p#分页标题#e#
张永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让大家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更为基层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农村集体经济是东莞农业农村发展的根本,是东莞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革命老区建设、菜篮子工程等这些工作都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也是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来源。下来,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进一步抓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尤其在农村集体经济如何多元化发展、政府企业村民如何多元投入、多方受益方面继续下好功夫。”

(记者 叶斐 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