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东莞说②|迎战“德尔塔” 医护打硬仗

长时间的持续高温、汗如雨下、几小时不吃不喝、咬牙坚持,身穿防护服的“大白”们一次次挑战身体和意志的极限,有的虚脱甚至累倒……虽然那场与“德尔塔”的闪电战已经过去,但每每想起这些场景,很多东莞人仍会泪湿眼眶。

在“战斗”中,东莞卫生健康系统一马当先,全体医务人员在核酸大筛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隔离观察等每条战线上与“德尔塔”短兵相接。他们与1000多万普通市民一道,拼体力、拼意志、拼速度、拼智慧,“挖地三尺”,围追堵截,击退了新冠病毒的进攻,打了一场守护莞邑的硬仗。

■流调人员在电脑前分析线索

流调人员日夜奋战,以最快速度查清传染链

时间回到6月18日,我市在南城街道某医疗机构的发热门诊中,发现了1例新冠肺炎阳性感染者李某某,她家住南城百悦尚城,这是连续475天无新增后报告的本地确诊病例。

此消息牵动着很多人的神经,当天,东莞对13个重点区域执行封闭管理;同时,48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迅速组建并行动,第一时间掌握关键信息,与深圳协同作战,通过现场流调与大数据比对,查找传染源,圈定密接者,以最快的速度查清传染链。

流调人员迅速锁定了李某某的直系亲属、深莞通勤乘客、餐馆就餐人员、托育机构幼儿等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全部落地管控。尤其是得知她曾到麻涌星河·城市广场的麦当劳就餐后,流调人员高度重视,锁定了在餐厅内与李某某有过短暂交集的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学生贾某某和井某。

6月19日晚9时许,流调人员马不停蹄赶到有1.8万名学生的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从那之后一直到21日凌晨3时,流调队员一直在学校工作,他们极少休息,挨个走访、发问卷星,最快速度、最大限度找到密接者并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后续新增的确诊病例贾某某和井某,均在流调人员圈出的第一批密接者内,证明了流调工作的准确与及时,避免了广泛的、连续的社区传播。

■6月21日,东莞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图为医护人员在给市民做核酸采样

与病毒赛跑!2.38万名医务人员投入一线采样

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东莞3名确诊病例感染的均为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由于这种毒株载量高,呼出来的气体毒性大,传染性强,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单位、同一座建筑、同一栋楼,发病前四天,跟患者相处的都是密切接触者。

因此,找出密切接触者,不仅需要流调人员与病毒赛跑,还需要全市医务人员和1000多万市民与病毒赛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扩大对“德尔塔”的包围圈,“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可能遗漏的阳性感染者。

于是,6月18日至19日,我市对莞城、东城、万江、南城、麻涌5镇街进行全员核酸筛查;6月19日,虎门、长安、大岭山3镇开展新一轮全员核酸筛查;6月21日,东莞(除长安、虎门、大岭山、麻涌)29个镇街(园区),开展全员核酸筛查……

一张大网就此撒下,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很多医疗机构关停普通门诊,调动所有能调动的医护投入一线采样。

6月21日白天,气温高达34℃,医务人员的防护服内温度可达40℃甚至更高,穿上几分钟便汗流浃背,水分大量流失。而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感染风险,他们又几个小时不吃不喝,可以说是拼完体力拼意志;当晚,一场大雨倾盆而下,医务人员在雨中抢运核酸检测样本,雨停后坚持采样;有的医护累倒在采样点,有的休息后还在坚持,有的经治疗稳定后又回医院顶班……这一幕幕场景,令人感动又心疼!

而东莞市民以实际行动支持核酸采样,除了自觉排队,还送冰块、送吃的、扇扇子,还有很多学生送画、送花、敬礼,以各种形式表达尊敬和鼓励。冰块很凉,“大白”们心里很暖。

全市近3000个采样点,像一座座战壕,东莞2.38万名医务人员在烈日、大雨中,完成采样1117.95万份,每两小时一次高效率送检,12小时内上传检测结果,结果全部为阴性。全员核酸筛查,让狡猾的“德尔塔”无处躲藏!

责任到岗到人,医疗关怀暖人心

此次疫情中,东莞判定了3325名密切接触者、3199名次密接者、3753名重点人群在莞管控,再加上管控区还有43万多名群众,为他们做好筛查和健康服务是一个庞大而又细致的工程。

为此,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成立专项小组或工作专班,由专责队伍分工合作、重点突破,责任到岗到人,既提供专业服务,又不忘人文关怀。

比如,在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医务人员被分成了疾控流调组、核酸采样组、心理干预组等专项小组。#p#分页标题#e#

6月25日还组建了常规医疗组,由来自34家公立医院的48名医生进驻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分组进驻16栋宿舍楼,为学生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其间,有一名女学生凌晨三点睡不着,想要安眠药,女医生便陪着她从1楼到12楼来回爬,最终女生感到困意回宿舍睡觉。在进驻的12天里,医疗组共接诊近1400人次,为满足师生隔离期间的医疗需求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南城百悦尚城封闭区,医务人员定期上门测核酸,为了方便居民就医,医护在小区门口设立了医疗站,为居民提供电话远程诊疗、代购药物、送医送药到家等服务。

小区居民何先生因孩子咳嗽求助医疗站,儿科医生立即线上诊断,并送药到家;孕妇许女士在保胎药物用完后,紧急求助医疗站,医生随即进行线上诊断,并送保胎药到家,她在感谢信中写道:“一股温暖包围着我,虽然我们在封闭区,但不感到孤独。”

针对隔离人员中的幼儿群体,市卫生健康局还派驻儿科工作专班,为幼儿加强服务保障,调集一切能调集的力量,保障他们平稳度过隔离观察期。

脸上的勒痕,是他们的勋章

6月18日至22日的5天里,东莞与“德尔塔”的战斗异常激烈,医务人员跟着号令往前冲,拼完体力拼意志,直到硝烟逐渐散去,才发觉身上已满是“伤痕”。这种伤痕可能是N95口罩在脸上留下的深深勒痕,可能是汗水浸泡后的发白双手和皮肤过敏,也可能是中暑晕倒。

那是伤痕,也是他们的勋章,经过5天“闪电战”,到了6月23日,东莞本土0新增,从黑云压城走向了曙光初现。

到了6月30日,东莞已连续8天0新增,国家、广东省有关专家表示,深圳东莞此次疫情社区传播已阻断。截至7月14日,东莞已经连续22天无新增本地阳性感染者。

虽然疫情处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病毒是狡猾的,东莞仍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巨大压力,当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正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文字: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