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县长”罗小勇:将东莞精神带到昭通,让贫瘠的红土地焕发别样生机

“罗县长,这几天有空吗?我出来送天麻了,想去找你耍!”7月底,东莞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小勇接到一个来自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的电话。那头的村民声音洪亮,对出省送天麻的这趟旅程充满期待。

彝良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中部,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区)接合部的乌蒙腹地,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峡幽谷深,溪流纵横,曾是国定贫困县、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云南省5个革命老区县和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一个月24天都在乡里、为大山的孩子点燃希望、从首次出镜带货到有名的“天麻县长”……三年扶贫路,作为彝良县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柳溪苗族乡脱贫攻坚第一书记,罗小勇用足迹感知彝良大地的贫瘠和期盼,协助当地彻底摘除“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39.jpg

走进大山 他一个月里24天在下乡走访

群山逶迤,满目葱绿,在彝良的大山里,罗小勇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前行,辗转3个多小时才走到农户家中。这天去的是一个以前没去过的乡镇,山路有点不熟,下着小雨,罗小勇不慎滑了几脚,全身是泥。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439.jpg

这样的路,罗小勇整整走了3年,早已成为习惯。2018年5月29日,他肩负着光荣使命,带着组织的殷切嘱托,来到了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彝良,挂职任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443.jpg

“初次踏入这片被誉为‘将军故里’‘天麻之乡’的红色土地,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穷’。”罗小勇说,到达彝良县的当天晚上,通过文字资料了解当地的情况,心里顿感五味杂陈——作为国定贫困县、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云南省5个革命老区县和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县尚有贫困乡镇10个,贫困村112个、深度贫困村82个、建档立卡贫困对象58650户254151人、未脱贫对象36412户152896人,未脱贫人口总量排全市第二、全省第三,综合贫困发生率26.87%。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447.jpg

助力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别样生机,才算不虚此行!罗小勇坚定了信念,一定要带着对这片红土地的敬畏之心,带着对贫困群众深厚感情去扶贫,脚踏实地,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下乡、到村、入户走访,成为罗小勇的日常工作常态,牛仔裤、运动鞋也成了标配工作服。白天深入乡镇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长谈,晚上认真研究县乡村情,学习国家和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他一个月里至少10天、最长的24天都在乡里村里工作,吃住在村上和山间。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450.jpg

不到半年,罗小勇先后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139个贫困村,通过与乡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和贫困群众深入交流,对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从全局层面了解了彝良县情、贫情和民情,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

脱贫增收 他是当地居民心中的“天麻县长”

简陋破旧的木房子,被柴火熏得黢黑的墙面,一张桌子放着锅碗瓢盆等简单的生活用品,一个变形的柜子,几个木质的小凳子架起堆满被子和衣服的床。村民常年生活在高山上,鲜少与外界接触,靠一年一季的苞谷、土豆糊口。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453.jpg

2018年6月9日,罗小勇来到柳溪乡茶坊村二岩组走访贫困户。这是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上去的路陡且急,不仅要过33道拐,徒步小路上山下山还要手脚并用。常年大雾弥漫,山路泥泞,整个寨子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都很差。

太揪心了!为了让这里的居民尽快脱贫,罗小勇隔三差五都要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与当地群众促膝谈心、亲切交流,听取收集他们的工作建议,为他们宣传好脱贫攻坚的各项惠民政策,给他们带来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p#分页标题#e#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456.jpg

培育致富产业,拔除“穷根”,形成“造血”效应。在走近贫困户的同时,罗小勇一直致力于挖掘、扶持当地产业发展,让“藏在深闺人未识”走出大山。以当地的特产“小草坝天麻”为例,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天麻个大、肥厚、饱满的外形特点。通过引进深圳世彭汇,在彝良成立了公司,从原产地培育、种植、收储、交易、交收、流通等各环节入手,建成全国最大的天麻交易集散中心和交易枢纽——小草坝天麻国际交易中心,让贫困户脱贫增收。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459.jpg

在2020年,罗小勇多次上镜“带货”,为“小草坝天麻”代言,让彝良的优质农特产品可以走出大山,产品几年来在东部地区销售额累计近6千万元。也因此,他以“天麻县长”的形象深入人心。如今,说起天麻的生长、药效、如何食用,罗小勇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02.jpg

将彝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东莞的产业优势互通互融,在彝良最大的搬迁安置点投资2196万元建成11260平方米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车间,成功引进10家企业进驻彝良县,建成第一家服装厂、第一家电子厂等等,罗小勇在当地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

以彝良县荞山、奎乡、洛旺三个乡镇为例,三个东莞援建扶贫车间共吸引了240万元资金投入,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增收,吸纳就业带动卡户脱贫成效十分明显。如今,东莞制造元素在彝良随处可见,罗小勇也将东莞人务实、肯干的精神带到了当地。

“罗县长,你又来啦,今天晚上留我家吃饭。”2020年6月24日,罗小勇例行到茶坊村二岩组走访,一位村民远远地跑过来拉着他的手感谢不已,“你看现在房子改造好了,不像你刚来那时黑黢黢的,厨房也改造了,路也修好了,上街赶集都方便得多了……”看着村民脸上的笑容,罗小勇感觉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06.jpg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09.jpg

授人以渔 他为彝良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跨域千里,带着东莞乃至广东人民的殷殷重托,凭着信念和情感,罗小勇等一批东莞干部将昭通作为第二故乡,以东部之优补西部之短,以先发优势促后发效应,在发展产业、消费扶贫、民生设施建设、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方面不断发力和推进,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2018年11月,由东莞援建的洛泽河镇太平小学建设项目正式开工,并于2019年8月建成投入使用。新校区的选址、建设,罗小勇都全程参与。他一心盼着让学生能够早日搬进新学校上课,孩子们有了安全健康、条件齐备的学习场所,丰富了校园文化,学习劲头也更足了,他也感到欣慰。

“刚来的时候,看到孩子们清澈明亮、淳朴可爱的眼神,但生活、学校条件都很差,心里很不是滋味。”面对孩子们的期盼,罗小勇想方设法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在“授人以鱼”的基础上“授人以渔”。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12.jpg

2019年,9名彝良的孩子乘坐飞机,来到东莞开展教学活动。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大海、第一次来到大都市,孩子们分外激动、兴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原本腼腆的孩子变得自信、笑容满满,这段难忘的旅程在他们内心播撒下了奋进、梦想的种子。

东莞阳光公益团队3年来派出22人到深山大沟,共捐款8万元资助学生,组织了“走出大山”活动和老师培训活动;狮子会在洛旺乡联合村小学捐赠棉被、文具、衣物及走访贫困家庭慰问共计94.7万元;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组成了云南昭通“莞昭花香----彝路有你”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彝良县实验中学开展为期12天的“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并看望慰问当地贫困户;广东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启明星志愿服务队来到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系列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带来的是思想的升华和观念的撞击,为彝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16.jpg

从滨海之城到贫困县、从市直机关到偏远乡村,罗小勇用行动谱写了扶贫路上的“山海情”故事,让彝良面貌焕然一新。易地搬迁工程,安置了高山、边远、偏僻、落后、地区贫困群众5630户25725人,创造了彝良搬迁安置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伟大奇迹。消除了延续几千年的绝对贫困现象,彻底摘除彝良县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p#分页标题#e#

三年扶贫路,一生彝良情。2020年5月17日,云南省政府向社会公示了彝良县脱贫摘帽的消息。2021年4月30日,云南省宣告全面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任务,授予1495人“云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罗小勇名列其中,并被昭通市委、市政府授予“荣誉市民”。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19.jpg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22.jpg

“这样高规格的礼遇、致敬,是我们每一个扶贫人的荣光,荣誉属于所有参与脱贫攻坚战役的战友们。”回想近三年的经历,机遇与挑战并存,荣耀与艰辛同在,可谓是一个“苦、辣、酸、甜”的过程,有遗憾,更多的是收获。罗小勇说,这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和磨炼,更是一段和云南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最佳体验,值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纪念和回味。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25.jpg

看到一个个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大项目、大工程在红色的土地上落地、开花,罗小勇充满了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壮志和豪情。他说,自己将始终秉持初心,继续求索前行,以归零的心态、投入新的征程,争取在新时代中展现更大作为。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28.jpg

微信图片_202107302335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