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月5日至11月5日,由东莞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的“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将在东莞举行。届时将推出6个主题展览、4场专题讲座,以东莞为切入点,从成长、治学、鉴藏、艺术、情怀等不同的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深度解读容庚丰厚的学术人生。该活动是去年在中国美术馆“有容乃大——容庚捐赠展”的一次延伸和“回归”,旨在让容庚及其代表的莞邑文脉继续滋养东莞城市文明,让东莞城市绽放光彩。即日起,东莞日报推出“容庚与东莞”系列报道,进一步全面、深入、立体展示容庚先生的生平、学术成就和艺术修养,充分展现家乡东莞与容庚的文脉联系。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千年莞邑,曾孕育了容庚等一大批有建树的学术大家,他们也滋养了这座城市的文明,让这座城市绽放光彩。
容庚(1894-1983),原名容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鉴藏家。作为20世纪中国古文字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是饱学鸿儒,古文字研究、篆刻、书法、绘画,无不博学精深;作为鉴藏家,他以一介学者之身,倾尽家财,保全大量珍贵国宝。他的一生,绽放着智慧和精神的光华。

■晚年的容庚
为学治艺:
精于金石,通于书画碑帖
作为古文字学家,容庚幼承家学,攻篆刻、精通古文字,于东莞中学毕业后,潜心研究金文,费六年苦功完成《金文编》初稿。1922年容庚北上求学,凭《金文编》稿本,获著名古文字学家罗振玉赞赏,并向时任北大国学门考古研究室主任的马衡引荐,只有中学学历的容庚被破格录取为北京大学国学门研究生。入读北大国学门后,容庚得王国维、沈兼士等名师指导,继续修订《金文编》,1925年在罗振玉的资助下印行出版。《金文编》是继《说文古籀补》之后在体例和编纂方法上有新突破的第一部金文字典,成就了容庚在金石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
作为考古学家,1926年容庚被聘为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会委员,被编入古铜器鉴定小组,成为最年轻的鉴定委员,其研究领域逐渐由古文字扩展至古器物。他将铭文研究与器物考古相结合,先后编成《武英殿彝器图录》《宝蕴楼彝器图录》等著作,并完成了一部考古学力作《商周彝器通考》,被誉为“对中国青铜器作系统理论阐发和科学分类的划时代著作”。

■考古学社首期社刊
作为鉴藏家,容庚以学治藏、以藏益学,其搜罗宏富,收藏古籍善本1万余册、历代书画1200余件,青铜器近200件,甲骨、金石拓片、丛帖、名人信札近千件。其中,他对所藏所见历代丛帖进行考证研究,编成《丛帖目》,该书资料宏富、考证精审、编次明细,堪称集大成的帖学巨著。值得一提的是,容庚收藏并非为一己私利,多年来倾尽家财保存大量国宝,他认为“文物乃国家之公器”,晚年将其重要珍藏悉数捐赠国家,泽被后世。“聚实不易,散则何难?与其身后任其散失,不如现在就完整地献给国家,让更多的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拳拳之心、谆谆厚德,令人景仰。
此外,容庚在篆刻书画等艺术方面兼善。其中,篆刻是容庚学术的缘起。在其舅父邓尔雅(岭南篆刻名家)的指导与鼓励下,1921年容庚与其弟容肇祖辑成《东莞印人传》,对研究广东篆刻有开山之功。容庚治印得邓尔雅亲授,效法秦汉,刀法娴熟,印作淳正古雅,气度雍容。除自己镌刻外,亦喜藏名家印章,与印坛时贤交往切磋,在民国印学界被公认有一席之地。

■容庚治印“容庚所得金石”
容庚的书法则与其学术研究形影不离,八十余年笔耕不辍,书艺已融入生命之中,广涉篆、隶、楷、行、草各体,尤擅金文,用笔方圆并济,内含法度,有清苍质朴之美。绘画上,容庚受从叔容祖椿书画艺术启蒙,自幼通读画史画论,对传统书画保持浓厚兴趣,其绘画师古,遍临历代名家画作,所作山水,用笔疏朗,意境恬静清逸;所作“没骨”花鸟,清丽脱俗,素雅端庄。
名人眼中的容庚:
成果卓荦,令人钦佩
一个人的影响和地位,可以从他的“朋友圈”略知一二。容庚的朋友圈几乎汇聚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化光芒。他接触到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艺术家,如罗振玉、马衡、王国维、顾颉刚、陈寅恪、陈垣、郭沫若、张荫麟等学者,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司徒乔、蒋兆和等艺术家,容庚与他们频繁往来,受益匪浅,并留下了大量的交往书信以及出版物的序跋等。

#p#分页标题#e#■《金文编》初稿手稿
《金文编》是容庚的成名之作,也是学界和古文字学学生的案头必备经典之作,罗振玉在《金文编序》中点赞说:“容君年尚少,山川之宝又日出不穷,候之一二十年,必且又有增益可知也。”马衡也曾为其《金文编》作序,并表示:“容君希白因其书而补辑之,一以金文为限,分上下两编,上编为殷周,下编为秦汉,后出诸器并见采辑,稍涉疑似即入附录;其赅博矜慎之处,视吴书(注:《说文古籀补》)有过之无不及也。”郭沫若曾求教于容庚,与容庚书信往来,他对容庚颇为钦佩。他在重读《金文编》后写信给容庚说:“曩读王静安先生《殷墟文字类编·序》,得知足下(容庚)之名。近复推览大作《金文编》,用力之勤,究学之审,成果之卓荦,实深钦佩。”
容庚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鉴藏家,一生致力于学术,尤精于金石之学,书画、碑帖均有涉猎,编撰专著30余种、论文90余篇,成就卓著,嘉惠学林,晚年将收藏的青铜器、书画、碑帖、文献等无私捐赠国家,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王国维在《殷墟文字类编·序》点评道:“今世弱冠治古文字学者,余所见得四人焉!曰嘉兴唐立庵兰,曰东莞容希白庚,曰胶州柯纯卿昌济,曰番禺商锡永承祚。”古文字学家唐兰在《颂斋吉金图录序》有言:“希白之为学,孜孜不息,故克于铜器之研究有巨量之贡献。既为《金文编》以通其文字,为《殷周礼乐器考略》以考其名称形制,此皆已为治斯学者所必修。”历史学家刘节在《武英殿彝器图录序》写道:“吾友东莞容希伯教授,今世考古学巨子也,于彝器款识之学尤所究心。”
古语有言,管中窥豹,略知一斑。这些书信、序跋文字,记录了时代思想轨迹,也体现当时学者的生活方式,不仅是文化思考,同时也让后人从中看出那时名人眼中的一代学术大师容庚是怎样的一个人。

■容庚仿戴进《湖山结夏图》轴
相关链接
“容庚与东莞”大型系列展览活动安排
一、“容庚与东莞”主题系列展览
1.容庚与东莞
时间:2021年8月5日—11月5日
地点:岭南美术馆1楼陈列厅1
2.方寸精镌鉴古今 ——《颂斋藏印》艺术展
时间:2021年8月5日—11月5日
地点:岭南美术馆1楼陈列厅2
3.吉金墨韵——容庚先生旧藏铜器全形拓片展
时间:2021年8月5日—11月5日
地点:可园博物馆1楼综合展厅
4.“容”归故里——东莞藏容庚文物展
时间:2021年8月5日—11月5日
地点:可园博物馆2楼展厅
5.容庚生平展
时间:2021年8月5日—11月5日
地点:容庚故居(旨亭街8巷2、4、6号)
6.千年一脉——莞城城建与人文发展史
时间:2021年8月5日—11月5日
地点:邓尔雅故居(东莞中学北区)
二、品质文化之都·新时代明伦堂文博主题讲座
1.《容庚北平日记》的东莞情结
时间:2021年8月5日(星期四)
地点:可园博物馆报告厅
主讲人:夏和顺
2.容庚先生旧藏铜器全形拓片鉴赏
时间:2021年8月24日(星期二)#p#分页标题#e#
地点:可园博物馆报告厅
主讲人:林锐
3.颂斋墨缘:容庚先生的艺术与收藏
时间: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
地点:可园博物馆报告厅
主讲人:梁基永
4.容庚先生学术成就与特色
时间:2021年10月20日(星期三)
地点:可园博物馆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