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委十四届十四次全会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全面部署,特别是对冲刺GDP稳步过万亿元、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推动千万级的人城共生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拓展优化空间指明了方向。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我市单纯依靠新增净地支撑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未来产业空间从哪来?近日,市自然资源局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开展深入探讨,并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弄清可拓展新增产业空间基数和实施路径,初步摸查了多个新增产业空间,为实现连片土地统筹整备,更好支撑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拓空间专题研究会议现场
未来拓展优化发展空间主要是以新增空间、存量空间、低效空间综合统筹整合为主,统筹主体由镇级统筹为主转向市级统筹为主,统筹类型从经营性用地为主转向产业用地为主。下来,市自然资源局将围绕七大产业新兴基地和四大平台,在保障现有资源格局底线和空间规划管控的天花板的前提下,从平面拓展到立体优化,实现物理空间拓展和产业空间提质。近期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摸清底盘底数,弄清可拓展新增产业空间基数。根据“三调”和存量用地“一张图”数据,进一步摸清现有空间资源、存量空间资源、新增空间资源情况,全面摸清可拓展新增产业空间基数。
二是初步摸查了多个新增产业空间。根据底图底数摸查的数据,结合存量资源和空间规划红线,识别市级统筹的增量产业空间,初步摸排了多个战略性产业空间,作为现有4大重点平台、7大产业基地的补充,为龙头企业整备出更直接、快速的产业空间。
三是全力推进低效空间再造。加强对任务大镇和连片“工改工”项目的指导和督促,强力推进“工改工”落实。重点推进城市更新“头雁计划”10个千亩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打造“三旧”改造新样本。
四是初步整合盘活存量产业空间。加大存量用地盘活力度,按照2022年底完成盘活3万亩的目标,分解任务台账,实施“增存挂钩”,倒逼责任落实。用足用好改革试验区政策,支持闲置地混合处置。用好用活储备土地资源,依照土地储备“一张图”,用好用活在库土地储备资源,保障城市良好运营发展。
五是妥善处理空间拓展与耕地保护关系。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市对耕地(含水田)指标的统筹,优先支持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以时间换空间,划定耕地保护集聚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改造和补充耕地资源。
六是为整合空间出台规划管控系列措施。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整合现有“拓空间”各项举措,综合运用规模管控、规划留白等手段,强化市级资源统筹力度。加快推进“标准地”供应,强化督促指导,加快推进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率先供应10宗“标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