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在基层⑦|人社系统连点成片:共塑品质人社,同建成长之城

今年以来,东莞市人社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提出了“塑造品质人社、共建成长之城”的工作理念,积极建设响应人社、贯通人社、共治人社、效能人社,促进群众的能力成长、职业成长、保障成长、价值成长,促进人与城市共同成长、相互支撑、相互成就。全市人社系统连点成片,各人社分局在市人社局的统筹推进下亮点纷呈,为东莞在城市竞争中的快速奔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为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及时了解基层分局及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全面督促基层分局、企业抓安全、严规范、促发展。近期,市人社局局长陈智武带队分别到7个分片区召开年中工作总结会议,并到企业开展调研、到劳务派遣机构、培训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检查。

▲莞铜线上远程同屏招聘

稳就业

“链群对接”更精准就业成长机遇多

“我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刚刚认真观看了东莞绿洲鞋业有限公司李经理的介绍,结合前期对你们的了解,我对你们公司的会计岗位非常感兴趣,我的月薪期望值在4000元到6000元。”7月23日下午,一个新颖的招聘模式在东莞启动,招就双方虽然相隔1000公里距离,但却通过“东莞铜仁劳务协作远程招聘会”这一平台在线上“面对面相亲”。

莞铜线上远程同屏招聘这一举措,并非简单的双方视频招聘。招就双方达成了高效的“联姻”效果,27名应聘者全部达成了就业意向,在这背后是两地人社部门默契联动,深入开展“链群对接”模式的铺垫成果。为从5月起,市人社局每月都会结合东莞产业链的特点,在全市范围内对重点优质企业进行大量的协调和遴选工作,梳理出了与铜仁市人才特点和各大院校专业优势高度契合的东莞企业,并将这些企业的招聘信息提供至铜仁市人社局。铜仁市人社局则在当地持续开展了宣传和推广,将岗位信息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发布给铜仁市的求职者和各院校毕业生,进行精准的对接,因此,来到屏幕前的求职者们其实早已有了充足的准备,并在心里形成初步的岗位匹配意愿。

莞铜线上远程同屏招聘,即是东莞人社稳就业的一次创新,亦是深入实施稳就业保就业政策,开展全方位公共就业用工服务的一次重要探索,但这并不是东莞人社系统在稳就业上的唯一亮点。在市局一系列强有力举措的带动下,全市各人社分局亮点纷呈,形成了一个“众星拱月”的良好态势。

莞城分局设立莞城街道公共就业服务固定招聘点,在智通门户网站和“58同城”上开辟了莞城街道公益招聘专区,长期为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招用工服务,全力推进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核准备案1672人;大岭山分局先后组织举办“春风行动”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招聘岗位8000多个,两次组织20多家优质企业到贵州铜仁沿河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并签订《对口帮扶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协作协议书》;大朗分局积极拓宽招工渠道,再组织现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月暨退伍军人招聘会外,还举办2场线上招聘会,累计为企业提供12000多个月薪4000元以上的岗位信息;高埗分局通过开展劳务协作活动和校企合作,与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县的劳务协作,积极对接两地用工需求,精准匹配劳动力与企业岗位,促使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与普济药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普济药业挂牌成立“药学院教学实习实践基地”。

桥头分局则从平台建设、队伍保障、信息化管理服务等方面着手,打造了覆盖城乡、层级清晰、功能互补的服务模式,全面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求职登记、招聘服务等公共就业服务,带动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上半年就安置本地劳动力349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102名;石龙分局积极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以零就业家庭登记失业人员、“4050”登记失业人员、历年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群体为援助重点,为全镇118名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岗位信息即时推送等服务,实现对登记失业人员就业服务率达100 %;万江分局收集9大就业困难人员未就业情况,摸清底数,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服务,解决就业问题;企石分局利用信息数据找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科学谋划,量身定岗,从技能培训—岗位推介—成功就业“一站式”精准援助;通过鼓励企业吸纳、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政策托底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南城分局联科国际信息产业园、天安数码城、高盛等6个园区先后被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基地”,联科国际信息产业园还被认定为市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共有企业1600多家,带动就业3万多人,同时,广东科技学院还成功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洪梅分局则建立了“线上+线下”“现场招聘+信息发布”“镇区+村(社区)”的立体招聘网络,设立人社医保直播间,开展“每月一讲”活动,用“云”方式直达企业和群众;厚街分局通过推动镇特色产业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培训机构开展校企合作,及时整合镇技工学校及培训机构学员资料,引导针对性向企业输出技术人才。

▲松山湖整合特色资源,打造“优享松湖”人才服务品牌#p#分页标题#e#

暖人才

落地成长全护航

产业强市,关键在人才。近年来,东莞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以人才引领助推产业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推出“莞爱人才”计划,发挥人才赋能作用,为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匹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为人才的“成长之城、向往之地”。

从人才落地到成长扎根,除了全市的人才成长服务体系外,基层对政策的落实和创新更是打造“成长之城”最直接的一个重要环节。东莞人社系统的各个基层分局落实情况如何?

寮步分局通过争取市镇共建的方式,建设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区,支持产业园先行区策划宣传招商、举办政策宣讲、举办大型展会、举办专场招聘、开展人才培训等。在市的补提政策基础上,寮步镇制定了《关于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先行区配套奖补方案》,对入驻机构、运营机构、人才入住等三方面加大了奖补力度。

而作为重点企业云集的长安分局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下沉”二字上,通过开通“政策直通车”精准服务,组建人才服务队,下沉企业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和人才奖补申请办理工作,先后与40多家镇内重点企业代表通过微信建立沟通桥梁,为企业提供24小时“一对一”“不间断”政策咨询服务,为企业精准配对人才政策,指导企业申报各项人才补贴,为企业人才提供补贴受理上门服务;塘厦分局则出台了《塘厦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塘厦镇高层次人才引育工程实施办法》《塘厦镇新时代创新人才综合补贴实施办法》《塘厦镇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办法》等优惠配套的引进人才政策,为人才引进落户和人才的培养激励提供了政策保证;凤岗分局聚焦构建品质人才生态,在制定完善《凤岗镇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凤岗镇全日制本科、初级职称人才引进奖励办法》两项镇级人才引进奖励政策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与智通等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在人才引进方面的渠道、资源等优势,积极为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

备受外界关注的松山湖分局重点围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松山湖科学城)建设,在市局有关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下,配套出台有关人才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增强人才政策的吸引力,在市优才卡17项优惠基础上,整合松山湖特色资源,打造了“优享松湖”人才服务品牌,助人才额外享受松山湖配套的福利;清溪分局则为持有玉兰卡、莞香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行政便利、医疗保障、配偶安置等24项全方位全覆盖暖心服务,建设华润置地润溪悦里花园人才安居房114套,充分保障人才住房需求,让广大人才在清溪更有归属感;虎门分局的“镇街技谷”打造有声有色,以规划打造“138”技能体系为抓手,突出“服装+电商”两大特色产业为“1”个重点,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及行业协会“3”大载体,深入实施“8”项行动计划,全力打造促进技术进步、员工成长、产业集聚的“虎门技谷”;东城分局通过加速推进企业技能等级认定,推动15加企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拟申请备案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共10个,人数达3370人;横沥分局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为主线,精准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四院校”+“三平台”的优势,对接产业企业要求,塑造支撑横沥先进制造业的技能生态。

▲加速推进企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造氛围

和谐用工基层治理有方法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发展、社会能够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证。近年来,东莞人社系统大力推进劳动关系和谐善治,突出保障农民工工资权益和依法预防化解处置劳资纠纷两个重点,坚持源头防控、普法宣传、重点治理,全力加强劳资维稳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基层分局功不可没,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积极举措,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了最基层。

中堂分局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劳动仲裁“观摩庭”普法宣传、劳动争议仲裁法律宣传讲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集中宣传、粤薪无忧集中接访等活动,组织了44家建筑领域用人单位集体约谈会、中堂镇劳务派遣机构普法宣讲会、重点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宣贯会等会议,坚持主动执法监督,不断提升劳动监察执法和调解仲裁工作效率。

麻涌分局则结合辖区实情,创新建立了工业园区欠薪治理工作体系,实施企业分级管理,工资银行转账、业园区协管互动、用工通报、提供优质宣传服务邓5项措施,在工业园区实行劳动守法情况分类监控,通过银行预警,精准重点打击欠薪企业,成立工业园区调解委员会将劳资矛盾化解在初级阶段,同时提高新办企业合法用工意识、提升成熟企业用工竞争力。

#p#分页标题#e#道滘、沙田、东坑、茶山等分局坚持从源头上抓起,推动“诉源”治理,推动劳动关系多方共治,营造和谐善治用工生态。如道滘分局狠抓落实劳资纠纷“四位一体”调处模式,通过开展以案说法的“观摩庭”活动,把观摩庭审与法治宣传和服务结合起来,推动“诉源”治理;沙田分局则以劳务派遣治理为抓手,在大量的调研工作基础上深入分析研判,转变工作思路,反向规范劳务派遣机构,制定《沙田镇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指引》,集中力量做好劳务派遣用工监管,营造和谐善治用工生态。

▲不断优化社保服务

石碣、黄江、樟木头、谢岗、常平、石排等分局则以聚焦社会保障服务为抓手,不断优化社保待遇发放工作和社保关系变动经办业务,大力推进社保经办“不见面”服务和“社保经办快办行动”,着力强化社保经办服务水平,确保各类社保待遇及时发放,筑牢劳动者的保障线。如石排分局通过推进社保服务提质增效,促进新业态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积极推动网约车、外卖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分散工伤风险的途径,有效解决特定人员的工伤保障问题;又如谢岗分局成立社保扩面攻坚小组,针对性走访企业200多家次,“面对面”解读社保惠企利民政策,累计派发各类宣传折页3000余份,营造“我要参保、人人参保”的浓厚氛围,同时,引导推广“指尖”申办,提高服务效率,做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