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治疗、照料起居,他们为癌末患者作生命最后的陪伴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他们希望在医院得到治愈,回归正常生活。而对于病情无法逆转的患者来说,他们只想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更好地活到终点。

在东莞市樟木头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樟木头医院”)内一科监护1床,曾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肝癌末期患者张阿姨。半年前,她肝癌发病,在外地接受了手术治疗后,其腹部膨隆如十月怀胎,而且双髋关节下凹陷性水肿,伴四肢乏力,床上稍活动就喘息。

自手术治疗后效果不理想和再次发病后,在丈夫的陪同下,张阿姨前往樟木头医院维持生命治疗。

但是,在张阿姨入院不久后,医护人员就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内一科主管护师徐菲娟介绍,由于张阿姨此前在别的医院进行化疗时,置入了“输液港”,一种为了减轻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而置入体内的专业输液装置,而该医院当时没有“输液港”专用的输液装置,张阿姨只能通过静脉穿刺进行输液。

徐菲娟回忆,张阿姨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很难受,在她身边的丈夫满眼都是心疼。为了减少静脉穿刺给阿姨带来痛苦,当天输液后,她向护长反映了“输液港”问题。护长了解情况后,立马联系生产“输液港”装置的厂家发货,当天晚上就到货了。在病房,护长亲自示范输液港维护,张阿姨输液时明显看出没那么痛苦,而她丈夫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欣慰,如释重负般说道:“终于可以少受一重罪了。”

不过,解决了输液问题后,张阿姨的病痛并没有就此结束。一天上午,医生查房时发现,张阿姨喘息声明显,面容痛苦。为了缓解症状、减轻痛苦,经家属同意,医生为阿姨进行腹腔穿刺置管抽液术,抽出了达60毫升的黄色澄清液体。手术后,医护人员为张阿姨配接了防逆引流袋,张阿姨的症状终于得到缓解。徐菲娟记得,张阿姨醒后,其心情明显好了不少,会主动跟护士聊天。

在病魔面前,痛苦的不只有患者,还有患者的家属。徐菲娟记得,张阿姨不时叹息:“看到那么辛苦的老伴,就想快点离开,可想到走后留下老伴一个人怕他孤单,又舍不得了。”而她的丈夫每次听到后,都会低下头,默默地走出房间。

后来,在张阿姨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其丈夫预感到她时日不多了,几乎寸步不离。“每次进病房,我都能看到叔叔忙碌的身影,一会给阿姨捏捏脚,一会又擦擦汗,擦身、换纸尿裤叔叔动作熟练,每次我提出要帮忙,都被叔叔拒绝,但是我还是会在旁边搭把手。”徐菲娟说。

她表示,作为一名老年科护士,她见证过太多末期病人痛苦且没有生活质量地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但却无能为力。因此,对于像张阿姨这样的癌症末期病人,内一科会为病人和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身心灵照顾。

在不忙的时候,徐菲娟会来到病房与张阿姨交谈,聊家常,说些安慰的话。有时会让张阿姨丈夫坐在旁边,握着张阿姨的手,一同回忆一起走过的岁月。“这样做,可以尽可能地分散张阿姨的疼痛注意力,减轻她的病痛。”徐菲娟说。

徐菲娟表示,哪怕在最后一刻,她们也要为张阿姨梳洗,保持她干净整洁的容貌。“那天,阿姨精神状态似乎不错,我摸摸她的头,笑着说‘阿姨,头发有点油腻哦,中午我忙完给你洗头啊’,叔叔一改平时的作风,连声说好。”准备清洁用品、洗头发、用风筒吹干、梳一个漂亮的发型,徐菲娟与同事细心地照料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张阿姨。

徐菲娟记得,那是一个太阳炙烤着大地的下午。就在隔天凌晨4:50,张阿姨不再呼吸,心脏不再跳动,如花儿般安静淡然,如落叶般悄然长睡,走到了她的生命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