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残疾人应该怎么进行康复?每天照顾失能老人压力太大怎么办?今天(9月28日)上午,南城街道亨美社区“为爱加分”残疾人、失能老人关爱项目正式启动,政府、社工、商业养老护理公司联合出力,为社区残疾人、失能老人及其家属提供贴心服务。

上午,社工和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就来到亨美社区开展入户服务。梁女士27岁的儿子因为一场意外落下了残疾,成为本次项目的首批服务对象之一,医护人员现场问诊,并进行康复按摩,社工则陪着服务对象拉家常,聆听需求并作好记录。看到这个场面,梁女士感动万分,“这个服务真的很好,很感谢他们,毕竟我们平时时间不够,也不能给他(儿子)提供这么专业的康复服务,看到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心里也觉得很温暖。”
据介绍,在前期调研中,社工抓准残疾人、失能老人康复服务需求大、家属照顾压力大、社会支持网络弱等问题,结合东莞市推行居家养老社会化和残疾人居家托养探索家庭照顾者政府付费模式,亨美社区依托“民生大莞家”项目落地进行实践探索,采用“政府+社工+商业养老护理公司”的创新模式,启动了“为爱加分”残疾人、失能老人关爱项目。

“目前我们残疾人和失能老人对康复需求是比较大的,家属照顾的压力也很大。他们的交流互助方面也比较少。”南城亨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工叶晓彤介绍,项目将分为四个板块进行服务,“健康加分”满足残疾人、失能长者最关心的健康和康复问题;“支持加分”为残疾人、失能老人的陪护人员提升直接的照顾能力及构建间接的志愿者等非正式支持网络;“互助加分”打造“残疾人-残疾人”、“陪护人员-陪护人员”的互助沟通平台,打破先前单一的“残疾人-陪护人员”的沟通模式,通过同质性小组获取互相支持的原动力;“减压加分”关注常年处于陪护状态、精神压力较大的陪护人员,使其放松高度紧张的神经,释放心里压力。“四个加分”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服务,抓住最迫切的需求逐一击破,层层递进,实现“实事暖人心”。

“我们觉得应该为社区、为街道服务更广,以我们养老机构作为一个基点辐射出去,我们也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参与其中。”参与此次项目的养老机构总经理冯翰熙告诉记者,“我们首先上门会对他进行身体的评估,为他们建立档案,然后根据对象的身体现状,提供康复按摩。如果情况更加严重,我们会联系医院资源,为他们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
下来,项目基于南城街道亨美社区残疾人、失能老人及其家属的需求,通过定期的居家康复服务和交流服务,计划开展12个月的定期居家康复服务和节假日探访服务、康复技能提升服务和减压服务,为亨美社区46名残疾人、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
(记者 吴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