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居民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有何高招?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和居民自治如何良性互动?近日,东莞市委政法委组织开展“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再出发。由政法干警、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组成的观察团走进万江大汾社区,探访社会治理一线的创新做法。
大汾社区于南宋绍兴三十一年立村,本名汾溪,是东莞县“潢(涌)、麻(涌)、大(汾)、(石)碣”四大名乡之一,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广东省书画之乡。该社区位于万江街道中西部,辖区面积2.6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00多人。
近年来,大汾社区党组织从社区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通过“龙船棚”下解难题、“面对面”中优服务、“心愿墙”上听民情等方式,深入群众,直面问题,将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当好群众的贴心人,不断擦亮“有困难,找书记”品牌,,激活基层治理“微细胞”,强化“能量场”,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

▲9月28日,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走进万江大汾社区
听民意察民情
社区书记“榕树头”办公
粤语有句话:生仔坐榕树头,生女上茶楼。意思是:生男孩好听,生女孩好命。榕树于广东人之言绝不止遮荫绿化如此简单,老榕树更代表着“榕树头”策略。榕树头下也是群众议事的地方。“有矛盾、有纠纷、有不和,我们‘榕树头’解决”。
大汾社区党工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裕全,从事基层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多年来,他立足岗位,创新工作手法,擦亮“有困难,找书记”金字招牌,坚持在“榕树头”下听民意,与老百姓谈心、拉家常。
“社区新拓宽的村道路口没有设立红绿灯,可否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观察团抵达万江街道大汾社区时,何裕全书记正在听取村民们提建议。这一天正值周二,是大汾社区的书记接访日,村民有问题,都可以在这天和书记面对面交谈。“我们将联合相关部门,尽快增设设施,并增加应急信号灯实现平稳过渡。”何裕全耐心听完,揽下“任务”。
“有困难找书记”已成为大汾社区社会治理的一个品牌,也是一些社区居民的每周例行习惯。此外,大汾社区党委8个干部还定期下沉社区第一线走访,宣传贯彻最新社会治理政策,听取村民意见。
为更加全面、广泛地收集民情民意,了解群众日常需求,社区党组织还在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心愿墙”,让群众可以随时把问题和投诉写上去,由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及时整理好移交至相关负责人跟进。问题处理完毕后,通过电话形式给予回复并公开上墙。
此外,在社区多处宣传栏公开书记热线、办公电话和电子邮箱,做到24小时接受群众的诉求;居民群众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反映问题,工作人员及时受理并解决,共受理21宗咨询与求助。

▲9月28日,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走进万江大汾社区
以村史村志为平台
创新社区居民自治模式
走进大汾党建文化长廊,抬眼便是经典传统中的名言佳句。长廊两侧分布着长椅,夏天傍晚,这里也是村民们的纳凉场所。在何氏大宗祠,雕刻精美的壁檐,内容丰富的展板的宗祠引得大家驻足观看。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也是村史教育的学习平台。
何裕全介绍,大汾社区还积极创新社区居民自治模式,不断提升基层民主自治水平。近年来,大汾社区以撰写村史村志为平台,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完善各项公共事业,改善人居环境。
长期以来,乡规民约与居民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在协调、化解民间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大汾《乡规民约》涉及遵纪守法、社会治安、社会公德、环境卫生、邻里关系和流动人口管理等内容。翻开《大汾村志》,上至古代,下至当今,全村的经济、政治、文化、风俗、人物概况一目了然,村域历代兴衰起伏、重要纪事无不记录在案。
“《大汾村志》编纂印刷时间耗时15个月,于今年农历五月首发,记述了全村有史以来,大汾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业绩。”何裕全告诉记者,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在相应提高,大汾社区顺势而为,统筹兼顾,兴建了大汾村史馆等文化活动场所。而编纂《大汾村志》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9月28日,东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观察团走进万江大汾社区
弘扬传统文化
构建大汾文化自信新名片
近几年来,大汾社区村容村貌、群众服务不断升级改善,社区整体环境干净优美。大汾社区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党建工作相结合,打好曲艺、书画、龙舟、醒狮文化“四张牌”。
建设大汾文化广场和曲艺社,书记带头唱粤剧,常态化开展曲艺文化演出;将社区废弃祠堂改造为书法传承基地——百翠阁,打造党员活动阵地,定期举办大型书画展、党员活动及青少年培训,擦亮广东省书画之乡品牌。
打造龙舟景观长廊,每年投入约50万元举办“初四”汾溪龙舟景,弘扬社区龙舟品牌;成立“大汾”醒狮队,开办青少年醒狮培训活动,让传统文化迸发新活力。
通过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大汾社区在文化建设中曾先后获得“广东省书画之乡”“东莞市基层文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大汾社区于2012年荣获“东莞市特色党建示范区”称号,2019年成功创建基层党建“双标工程”示范点。
当前,大汾社区升级改造龙舟景水岸线,建设一河两岸景观。目前,社区建有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供群众活动,中心配置村史展览区(大汾祠堂内)、长者活动室、健身室、青少年活动室(兼电子阅览室、市民学校)、舞蹈室等功能室,并结合社区历史文化特色,推行特色服务项目,包括“发现•文化大汾”社区小领袖、“关爱健康•益起行”社区邻里守望项目等,满足不同群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