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第七届智博会聚焦数字化转型,专家建言东莞:加快数字化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

10月11日,第七届广东智博会在莞开幕,2021智造业年会也同期在莞举办。当前,东莞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把智能制造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而经过多年来的磨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扎实进展。

近年来,智博会转型专业展,为全国装备和机器人企业以及采购商提供专业平台。展会提供了技术成果精准对接产业的平台,这对东莞制造产业智能化和转型升级有何作用?展会同期举办了多个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论坛,作为智能制造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尤其是东莞制造业企业来说,赋予了怎样的竞争力?对于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是什么?本期“三人行”邀请广州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进行专题讨论。

广州市社科院党组副书记、经济学研究员朱名宏:智博会是东莞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契机,广大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展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东莞是制造业名城,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产业升级以及技术突破等是摆在当前的重大议题,而数字化转型是东莞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修课”。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教授林江: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与政策息息相关,政府应整合社会资源以配合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另外,数字化转型需要东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的参与。

智博会创新供需精准对接

记者:近年来,智博会转型专业展,为全国装备和机器人企业以及采购商提供专业平台。在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这样的实体展会对于企业来说有何积极作用?展会提供了技术成果精准对接产业的平台,这对东莞制造产业智能化和转型升级有何作用?

林江:一方面,众多参展商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技术可能突破和创新的方向、行业合作机会等。另一方面,国际买手在对智能化产品下订单之前,可能需要亲身体验产品的特点,与产品的制造商讨论对智能化产品进行改造的细节,这需要实体展会的配合。

智博会提供了技术成果精准对接产业的平台,对东莞制造产业智能化和转型升级意义深远。技术成果精准对接产业,可以帮助东莞的智能化产业的运营商、现代服务业的提供商、智能制造的研发商等进行无缝对接,让东莞智能制造产业的各个相关方找到自己需要合作的对象,以及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掌握的行业信息。同时,也可以让东莞智能制造产业的各个利益相关者在产业链上进行整合。

朱名宏:广东智博会自2015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7届,智博会目前是华南地区机器人品牌参与度最高、集聚最多、最符合华南市场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展会之一,成为推动东莞乃至广东省智能制造升级发展的重要平台。智博会是东莞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契机,广大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展会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品牌培育、人才培养,加快科技创新,加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陈及:东莞是全球闻名的制造业名城,制造业企业现已经超过19万家,成为一个巨大的智能制造市场,智博会一方面促进制造业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展会让更多的企业、行业协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合作交流机会,让一些优秀的企业、优质的品牌有机会展示最新的产品成果,让企业之间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促进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众多海内外知名企业在智博会上不仅带来了琳琅满目的机器人新品,而且还带来贴近华南市场需求的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这将有效推动智能制造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对接,助推东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数字化转型助力提质增效

记者:展会同期举办了多个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论坛,作为智能制造的一项重要内容,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尤其是东莞制造业企业来说,赋予了什么样的能力和竞争力?

林江:展会同期举办了多个以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论坛,说明东莞很重视数字化转型,而智博会作为一个参展和交流的平台,把数字化转型作为一个主题加以推广和传播,让东莞的制造业企业关注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包括如何寻找专家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找到解决方案,也可以通过论坛与东莞市有关部门进行对话,了解政府对于制造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政策,包括财政支持政策等,这将赋能东莞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朱名宏: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制造业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企业发展所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东莞传统制造业“强身健体”之路,数字化转型让产品设计和产品制造的设备实现互联互通,让生产过程做到可感知、可预测、可控制,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减存、提质增效,对外可以提供增值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另外,数字化转型不固守于单一产品的发明,而着眼在为不同场景赋能,形成新的发展生态。推进东莞产业数字化,打造数字产业集群,企业数字化将发挥“主力军”作用,产业数字化聚焦的是传统产业的核心生产场景,提高的是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水平。

陈及:东莞是制造业名城,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产业升级以及技术突破等是摆在当前的重大议题,而数字化转型是东莞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必修课”,尤其对于智能移动终端制造企业,智能地连接人、物和业务的技术已成为现实,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多种模式,为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赋能智能制造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此外,将引导智能移动终端等制造企业从应用、效能和效益方面提质增效。东莞拥有众多的工业企业,如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必将为东莞带来强劲的动能。

加快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

记者:对于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难点、痛点是什么?转型的重点是什么?政府以及企业自身该如何解决和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林江:传统制造业企业要开展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融通渠道并不顺畅,削弱了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另外,传统制造业企业的高端人才比较缺乏,与数字化转型后的制造业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有距离。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模式如何确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统制造业比较重视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实现产业集聚,而数字化转型后的制造业则不受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地域限制,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数字技术进行远程交流并实时互动,这对于数字化转型后如何形成新型的数字制造业产业集群将带来全新的挑战。数字化转型的成效与政策息息相关,政府应整合社会资源以配合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另外,数字化转型需要东莞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高端人才的参与,这些人才可以考虑以共享的办法来得到。

朱名宏: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数字化转型意识不强,不想数字化;二是数字化水平较低,不敢数字化;三是缺乏既懂生产又懂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不会数字化。这些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因此对数字化转型存在顾虑。促进东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应抓住智能制造机遇,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同时强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引领作用,带动中小微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还要加大政产学研合作力度,创新完善人才引智与提质。其一可以引进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其二可以探索与高校、名企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其三可以采用人才培育补贴或税收减免等措施,引导制造企业培育人才,推动解决行业人才问题。

陈及: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从“选择题”到“必答题”的同时,在未来的需求上同样出现比较明显的变化,东莞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最大瓶颈是平台与人才。建议东莞提供更高层次的供需对接平台和出台更全面的政策体系,将过去零碎化的要素资源,连接成一个相互支撑、共生共荣的产业系统。引进和培育行业高端企业和机构,加快建设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打造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搭建强强联合的平台,让资源充分流动和对接,产学研用紧密合作,解决东莞智能行业关键与共性技术难题。除了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还需要借助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型企业,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