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来自东莞的“广东省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广东省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此次决赛中胜出。东莞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这是对东莞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成效的高度肯定,对东莞全力打造多点支撑、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先进制造业是一片星辰大海,发展前景好、产业链不断成熟,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发展的瓶颈却也一直存在,在一些关键核心芯片、重要加工、控制方面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卡脖子”问题。如何破题?人才是其中的核心要素之一。

▲2020“东莞人才之夜”精彩上演
“才”来:政策成体系,人才集聚“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国家级、省级战略在东莞叠加,加之处于香港、广州、深圳三座大都市之间的特殊地理位置,东莞在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拥有着承接高端产业和人才转移得天独厚的优势。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这些年,东莞坚持秉承产城人融合发展、千万人口与城市共荣共生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良好人才发展生态。
出台全国首个地级市的研发人才专项政策,研发人才每年可以享受最高100万元的经济贡献奖,最高10万元的素质提升奖,单位可以获得每年最高50万元引才奖,在引才政策的带动下,高端人才加速集聚;
针对博士和博士后这个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代表,东莞市专门实施了博士后管理办法,从建站、进站、站中培养到出站各个环节,都配套了相应的扶持资助政策,补助力度位于全国前列;
专门设立优才服务中心,建立优才卡制度,为院士、博士、博士后、企业研发机构及技术中心负责人等43类人才发放优才卡,可以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社保服务、个税服务、公积金贷款、金融等方面享受24项配套服务,全方位解决人才来莞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
在人才战略的高能驱动下,一套覆盖全面、链条完整的东莞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高端人才加速集聚东莞,有力支撑了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需求。“首席技师”培育、“莞邑工匠”选拔等人才培养创新举措,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再成长”浪潮。截至202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约258.4万人,高层次人才约18.3万人,自2013年以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3%和18.7%。
天下逐鹿,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公示》,来自东莞的“广东省东莞市智能移动终端集群”“广东省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此次决赛中胜出。东莞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入选“国家队”,这是对东莞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成效的高度肯定,对东莞全力打造多点支撑、国内一流、世界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两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凭什么入选?答案就是“人才”二字。近年来,中国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在东莞集聚,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建成达效,33家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提质增效,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相继奠基,华为、OPPO、VIVO等龙头企业引领科技创新,东莞对高层次人才肉眼可见的吸引力,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2020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
“才”往:知识价值为导向,用武之地待人才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东莞提出要在实现人口素质现代化上聚焦发力,通过给机会给舞台、优环境优服务、增归属增认同,将千万人口优势转化成人才优势,打造城与人共生共荣的东莞样本,新一轮的“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呼之欲出。
东莞正计划用三年时间,引进10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前沿技术团队;选拔200名博士研究生专业人才进入学校、医院、科研单位以及重点民营企业等;引进和培养1000名重点行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引进培养3万名硕士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创新创业人才、50万名大学本科生人才进入社会各领域;推动100万人提升学历技能素质,努力将东莞打造成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技能人才之都、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增创质量型人口红利新优势。
这个蓝图如何实现?10月26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在“高端装备的发展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博士后沙龙上,与高端人才们的一段对话,或许能管中窥豹。
东莞人社部门正计划出台省级以上人才计划配套服务暂行办法、特色人才、研发人才、港澳青年、创新人才、高校本科生、技能领军人才等系列人才新政策,从人才创新创业,到企业招才引才给予全方位的资助扶持。从衣食住行,到科研、创业、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税收等都能享受更大更多的扶持;新时代创新人才、博士专业人才引进有更大的政策补贴,其他部门出台的关于教育、医疗各行各业的多项人才新政,也都非常值得期待,最关键的是这些优惠政策,申请门槛低,扶持力度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这些年来,东莞正以“舍得辣子下得酱”的姿态出台人才新政,不仅体现了对人才的重视,而且凸显了广聚天下英才的决心,更饱含着激发城市竞争活力的期冀,值得肯定。但要打通“用人留人”的“天花板”,东莞还应该思考,如何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他们的才智、事业、激情与城市发展的脉动深度融合,让人才所学所研有施展空间,形成“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理认同。
值得期待的是,新一轮的“十百千万百万”人才工程中,东莞不仅会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和资金扶持办法,还将积极为各类高层次人才搭建舞台,更通过建好、用好各类大科学装置、高校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未来,像东莞博士后沙龙这样的活动平台也将越来越多、越来越精,我们将通过此类活动推动科研合作,进而提升东莞先进制造业整体水平,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进一步提高人才服务水平,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越峰这样向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