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海关》杂志发布了《2020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东莞在2020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榜单中位列全国第6位。东莞市统计局发布的东莞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作为外贸大市,前三季度东莞全市出口总额达6980.5亿元,增长17.1%,按照海关总署“外贸依存度”计算,2021年前三季度东莞出口依存度首次突破90%。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出口对东莞整体经济发展而言仍然发挥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东莞外贸为何能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增长背后又面临怎样的挑战和风险?新发展格局下,东莞外贸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本期“三人行”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广东唯客路供应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雪清共同探讨。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东莞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仍然取得较好成绩,体现了外贸大市的鲜明特色和经济支撑点。与全国一样,前三季度,外贸仍然在“三驾马车”中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降低风险系数,对于东莞来说,首要的是调整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从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出口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

广东唯客路供应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雪清:外贸企业要修炼内功,充分发挥东莞长期以来积累的制造优势,打造自主品牌,将自主品牌建设作为培育外贸竞争的新优势,主动创新,这样才能始终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
外贸是东莞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记者: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东莞外贸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作为全国排前6位的外贸城市,东莞外贸的表现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前三季度,东莞外贸增长较快,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6.4%,您认为这一成绩的背后有哪些支撑因素?
胡敏:东莞作为排名全国前列的外贸城市,受疫情影响在外贸发展方面会面临产业链供应链继续受阻、逆全球化态势下区域化特征加剧、大宗商品持续涨价传导不断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尽管如此,东莞前三季度进出口增长仍然取得较好成绩,体现了外贸大市的鲜明特色和经济支撑点。与全国一样,前三季度,外贸仍然在“三驾马车”中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但结合东莞自身外贸转型升级的鲜明特色,2021年以来,东莞在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培育上成绩斐然,像加快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跨境电商、发展市场采购出口贸易都比往年大比例增长,成为支撑外贸增长的重要引擎。
林江:东莞外贸出口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东莞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齐全。东莞作为国际制造业名城,具有强大的产业制造基础和完备的产业综合配套能力。截至目前,全市有市场主体近140万家,形成了34个行业和6万多种产品的相对完整的制造业体系。经过多年来的磨砺,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扎实进展,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优势更加巩固,为外贸增长提供强大的后备力量。另外,国外疫情形势持续严峻的情况下,转单效应作用明显。不少国外企业和工厂停摆,大量海外订单回流东莞,对东莞外贸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部分国家疫情得到明显控制,消费者消费意愿增强,甚至产生报复性消费,对东莞出口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也导致了东莞外贸一定程度的增长。
但不可忽视的是,东莞外贸依然面临不小的挑战。我预估第四季度东莞外贸相比来说增速会放缓,增长相对降低。一个是受疫情影响,东莞产品出口仍然受到较大影响;另一个是近期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上升,而东莞外贸企业相对来说订单议价能力不高,两头夹击,遭受冲击。
何雪清:东莞外贸的增长和东莞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这些政策对企业减轻成本、降低风险、开拓市场、增强发展信心提供了很大帮助。例如市商务局加大对出口信用保险的帮扶力度,对企业购买保险加大补贴,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风险和成本。再比如,东莞市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为外贸企业带来了新机遇。其次,也和东莞企业积极拓展市场、转型升级有关。与我们合作的很多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智能化自动化改造,减少人工成本的同时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调整外贸结构,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记者: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东莞出口依存度首次突破90%,外贸出口依存度较大。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东莞发展外贸又该着力于哪些方面?东莞又有何优势?
胡敏:一方面外贸进出口成为支撑东莞经济的主要立足点;另一方面就是东莞外贸依存度过大,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未来要立足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东莞经济必须未雨绸缪,着眼未来。一方面继续发挥优势,在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中充分挖掘外贸的引擎优势,进一步提升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升级水平,提高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外贸方式创新;另一方面是根据市场结构、需求结构变化,利用东莞产业链配套能力和集中度优势,努力开拓区域市场乃至国内市场,内外兼顾,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到“进可攻、退可守”,有的放矢地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林江:外贸依存度过高,不利于经济平衡有序的发展。降低风险系数,对于东莞来说,首要的是调整改善出口产品结构,从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出口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为主,从以量取胜到以质取胜,提高国际市场影响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东莞目前的重心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较低层次的加工制造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政府要积极推动企业扩大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含量,加快形成自有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快培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为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东莞也要注重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积极发掘国内市场潜力,推动消费升级扩大内需,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何雪清:城市外贸依存度是指一个城市、地区的对外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之下,东莞外贸依存度高,意味着东莞经济受冲击的可能性相对较大。这是因为长期以来,东莞加工制造业较发达,出口也以加工贸易为导向。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外贸发展方式,核心技术和核心利益掌握在别人手中,很容易遭受冲击。因为制造业相对刚性,在海外订单需求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加工贸易型为主导的城市更易受到负面冲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东莞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除了深挖内需市场外,产业链、供应链等布局也需要及时作出调整,以抵消外部风险和不确定性。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
记者:《2020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揭示了东莞外贸的细节:在水平和效益两项竞争力排名仍位于前五的同时,东莞的外贸结构、发展竞争力则在30名开外,显示出明显的不平衡。造成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在新的发展阶段和经济体量下,面对新一轮城市竞争,政府、企业该采取哪些措施推动东莞外贸高质量发展?
胡敏:这份报告一定意义上就揭示了东莞经济结构的一些短板,之所以外贸水平、外贸效益排在前,而外贸结构、发展竞争力排在后,深层的原因还是在于东莞产业经济结构一定意义上比较单一或者固化,企业创新能力尚比较薄弱,在新一轮区域竞争、城市竞争中还有明显短板。其实,这也是东莞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需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利用松山湖科技板块的优势,大力推进产业经济创新,全方位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数字经济,形成新的面向未来的科技型产业集群;二是要着力发展相互配套的垂直型产业链条,加快生产型服务业和生活型服务业发展;三是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进一步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在高水平上实现对外开放。
林江:东莞外贸结构和发展竞争力排名较低,原因还是在于东莞出口产品很大一部分是加工制造,为其他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做核心零部件和配套,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新形势下,东莞要依托研发实力的提升、产品的创新,让更多东莞新产品融入国际市场增添新的动力。东莞企业要强调把“东莞制造”与“东莞创造”结合,深入挖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亮点,打造高价值品牌。同时,需要进一步拓展与全球各地参展商、采购商和各类服务供应商的合作,不断提升东莞的对外开放水平,在新的发展阶段构建起新的对外经贸合作体系,无论是外贸的渠道抑或是原创品牌的打造上,都应该强调更多的自主性。
何雪清:东莞的外贸结构、发展竞争力排名靠后,涉及城市是否充分有效利用外资、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聚集力,从根本来说是产业问题。东莞素有“世界工厂”之称,外贸企业众多,是一座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城市,但外贸头部企业偏少,发挥总部经济促进外贸增长的支撑作用还不明显。而发展总部经济,既能通过众多企业总部的聚集带动地区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可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功能的转型。
推动东莞外贸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外贸企业要修炼内功,充分发挥东莞长期以来积累的制造优势,打造自主品牌,将自主品牌建设作为培育外贸竞争的新优势,主动创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样才能始终掌握市场竞争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建立起面向全球的供应链网络平台,实现对全球生产、销售、融资、品牌等进行有效控制和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