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莞|于无声处见文明

日前,东莞向全市驾驶员发出《关于禁止乱鸣喇叭的倡议书》,号召广大司机在城区和镇街中心区路段模范遵守禁鸣规定,多礼让、不鸣笛,努力减少交通噪声,还宁静于市民。

在特定区域乱鸣喇叭,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文禁止的违法行为。自觉做到不乱鸣喇叭,是驾驶员文明素质的具体体现。东莞这次发起的倡议,正是法律法规硬性约束之外的柔性倡导。

细看喇叭响起的瞬间,除了紧急情况,更多是一些“小事”。个别驾驶员,行人脚步慢了,前车起步迟了,忍不住鸣笛催促;遇到行人乱闯、旁车加塞,更是猛按喇叭“抗议”。

城市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汽车日益增多,尤其是在高峰期,拥堵的交通让不少司机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但有理无理都以按喇叭的方式来宣泄,并不会让道路更顺畅,反而会引起他人反感,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引发“路怒”、造成冲突。

礼让三分,巷宽六尺。开车在路上,特别是车多人多的地方,减速慢行,避免发生紧急情况;相互礼让,不乱变道、抢道,不为别人“添堵”。养成文明驾驶习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少鸣笛、多礼让,并不是一件难事,更是文明城市一道“宁静”的风景。

同样,文明的交通环境,需要每一位市民细心呵护。大家都文明出行,无论是驾车还是走路,更专心一点、耐心一点、小心一点,从小处着眼,为他人着想,彼此礼让,有序出行,心宽而路阔,城市自然少一分噪音,多一点宁静。

于无声处见文明,让我们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