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根据《意见》,广东省将从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载体建设、加大新型消费政策支持、提升新型消费发展环境等方面力促新型消费的发展。《意见》提出,支持珠海、汕头、佛山、东莞、湛江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培育新型消费过程中东莞如何更好发挥数字化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在推进实体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本期“三人行”邀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广州市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发展研究基地主任王先庆,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共同讨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实体商业转型升级方向可分为两条路径:一方面从单一消费过渡到体验式消费;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智慧营销从线上引流,节约成本,提升效益。

广东财经大学商贸流通研究院院长王先庆:不同城市和区域的消费体系建设,与各自的城市定位以及产业、市场、人口等因素有关。构建新型消费体系,应根据各自条件和因素寻找相应路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东莞最大的优势是产业体系完善,制造业基础扎实,培育新型消费东莞要充分应用这个优势,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消费领域新技术应用推动新型消费
记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904亿元,同比增长23.0%;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0263亿元,增长1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3.7%。新型消费到底“新”在哪里?消费主体、消费方式、消费模式有何特点?
陈及:从定义上来看,“新型消费”是指由数字技术等新技术、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新消费关系所驱动的新消费行为。随着新茶饮、新品牌、国潮新势力、新生活方式涌现,不断地重塑着我们的消费方式,从这些现象出发,探究“新”变化背后,我们可以大致归结为在新技术的驱动下,新生代消费群体催生的新消费需求。现阶段,顺应5G、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日趋成熟,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有不断壮大的趋势,适应居民消费内容及模式由实物消费、生存型消费为主迈向服务消费、发展型消费乃至享受型消费的特点,促进了消费升级和消费创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王先庆:新型消费相比传统消费,消费方式、模式和业态都有新特点。在我看来,新型消费主要有三个新特点:一是消费方式从线下转变为线上线下融合,二是物流商流分离。过去往往由商家直接对接消费者,将消费品递送到手,而现在消费品的运输配送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和配送机构完成。三是支付方式的变化,支付手段转变为线上微信、支付宝支付等。总的来说,新型消费就是互联网、计算机、数据等新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
刘金山:当前,消费市场不再是唯性价比论,消费者追求更高品质和更具精神价值的消费,新型消费也包含了这个特点,即消费不仅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还要追求个性化的方式。消费过程中互动性增强,产品不再是单一的标准化产品,体现了更多消费者的个性、意愿和想法。同时,消费模式也出现新变化,线上消费进一步发展,服务性消费增多,生产和消费进一步融合。线上和线下融合成为新型消费最主要的特点,这样的消费模式也推动了各类新业态加快发展,行业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协同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兴技术联通互动,不同业态融合渗透,形成全新的消费市场。
新型消费为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培育新型消费、加快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作出了重要安排。当前,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持续担当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发展新型消费,对于应对国际国内宏观形势新变化、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有何重要意义和作用?
陈及: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无论是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消费都是中坚力量,是“承重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支撑,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涌现许多不同以往的新型消费,成为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一个原动力,一方面,新消费推动新供给,推动新的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投资生产的增长。另一方面,新型消费对产业链、供应链起到非常重要的信息指引作用,中国市场有大量的新型消费需求,为全球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利于推动国内外企业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王先庆:新型消费是当前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格局下,生产和消费分离,产品的销售不由生产者负责,由中间商负责将产品运送到市场售卖,导致生产厂家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不利于现代流通体系的循环畅通。新型消费业态的最大特点就是消费过程和生产过程已经深度融合在一起,甚至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并为此付费。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的个性体验、品位情趣、精神价值等被深度挖掘,从而不断拓展了消费价值,丰富了消费内容和消费场景。同时畅通了现代流通体系,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
从对外的国际大循环来说,过去中国出口和进口都要经过诸多流程和环节,新型消费通过现代电子商务新技术把跨境商务通道直接打通,跨境电商崛起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渠道、物流、资金、信息流等来说都有根本性的积极作用。
刘金山:我国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升级消费,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这是因为,新型消费一方面推动了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另一方面,带动了产业升级,让互联网产业和服务业更有机地融合,为经济发展进一步注入新活力。更重要的是,新型消费是挖掘内需、驱动国内大循环的
重要力量,也是推动国内国际市场衔接、资源对接的重要支撑。未来的中国既是生产中心也会是消费中心,需要新型消费的推动引导,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好链接需求链和生产链,推动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新型消费帮助商品拓展对外贸易、挖掘国际市场,帮助产品、品牌走出去。
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在培育新型消费过程中,东莞如何更好发挥数字化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在推进实体商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陈及:与传统消费相比,新型消费的突出特点是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近年来,东莞一直致力于推动“新基建”建设,在“数字基建”领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东莞加速布局“新基建”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对培育新型消费的作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支持企业应用互联网线下制造与线上商务相结合的O2O制造模式,促进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实体商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可分为两条路径:一方面要从单一消费过渡到体验式消费,让客户拥有良好的消费体验,提升顾客游逛的乐趣,增加店面的服务面向和功能元素。另一方面,运用好互联网智慧营销从线上引流,以节约成本,提升效益,同时铺设未来的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实体商业要将单一的销售模式嵌入到立体化营销场景之中,实现线下与线上消费体验升级。
王先庆:不同城市和区域的消费体系建设,与各自的城市定位以及产业、市场、人口等因素有关。在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构建新型消费体系,应该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因素,寻找相应的消费发展战略及实施路径。东莞培育新型消费,首先是要厘清新型消费的定义,培育起新型消费的理念,顺应当前大趋势推动商业转型升级。对于东莞的实体商业,要把线上消费和线下配送、线下品牌展示和个性定制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独有的消费模式。另外,我们要警惕大的线上垄断平台去蚕食和冲击实体门店。实体门店对于刺激消费、服务生活和促进商业流通都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要以新基建为着力点,加速推进和完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新型消费的产生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即足够多的智能手机用户及畅通的互联网通讯体系、便利安全的移动支付体系和足够多的支付应用场景、高效发达的快递物流体系和配送网络。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设施的保障,新型消费的发展和普及就难以为继。
刘金山:东莞最大的优势是产业体系完善,制造业基础扎实,培育新型消费东莞要充分应用这个优势,加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充分挖掘东莞本土的消费需求,强化生活性服务业,同时要放大视野,面向大湾区、全国甚至是全世界。其次是东莞要树立品牌,扩大本土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利用消费新技术扩大宣传推介。最后是要加强消费平台建设,做好跨境电商平台连接,推动产品更好地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