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代会·镇街书记访谈 | 樟木头镇:以“四个量”为着力点,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核心提示:

在东莞镇域经济中,樟木头起步早,但经济总量较小。近年来,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不高、新动能成长不快等问题,制约了樟木头经济发展速度。

在前不久召开的樟木头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樟木头提出,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全力打造“湾区生态名镇、活力品质樟城”,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作出樟木头贡献。

过去5年,樟木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绩?在东莞即将迈入“双万”新起点之时,未来樟木头工作重点在哪里,又将从哪些维度来认识和推进这些重点工作?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前夕,东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樟木头镇委书记黄淦洪。

▲樟木头镇委书记黄淦洪

新答卷:

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00家

东莞日报: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东莞上下攻坚克难、奋进新时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过去五年,贵镇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新答卷,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或“数字”,盘点一下贵镇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黄淦洪:近年来,樟木头贯彻落实“双区”建设、“一核一带一区”“莞深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战略部署,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生态禀赋和产业特点,构建了“一中心四组团”发展格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产业基础更加厚实,城乡面貌更趋靓丽,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如地区生产总值跨越“百亿”大关增至132.8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占全镇GDP比重上升至43.1%,全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5倍,年产值超亿元企业数量翻番至100家。

我们加大力度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扩大增量,五年来预控及整备土地近2000亩,累计招引优质项目22宗,14宗项目纳入市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推动海悟装备、创能数控、博世激光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性好转,石马河国考断面实现稳定达标,建成了九洞森林公园、滨河体育公园、樟木头体育馆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民生福祉不断彰显温度,为奋进新征程奠定了基础。

新起点:

力争2025年GDP达到200亿元

东莞日报:对标东莞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湾区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之都、民生幸福美好城市等目标,结合镇党代会确定的方向,樟木头接下来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黄淦洪:我们确立了“湾区生态名镇、活力品质樟城”的城镇新定位和发展愿景,在产业转型、空间拓展、科技创新、民生福祉、基层治理等方面提出新目标新举措:

一是推动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做大做强经济总量,争取2025年GDP达到200亿元。通过着力扶强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抓好新动能的招引储备,整合规范和升级塑胶产业,做热线上线下商贸消费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推动科创型企业成为产业升级主力军。争取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突破3%,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比例达到4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

三是推动城市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科学编制并严格实施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构建东部产业园、南部科技园、西部大商贸、北部TOD开发区及中心区现代都市的城市格局。构建内畅外联、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打通交通“大动脉”和“微细血管”。

四是推动民生保障服务取得实质性进展。推进教育扩容提质,推动“一中两小”项目建设,三年内增加公办学位8700个以上。

五是推动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实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菜单”服务模式,构建群防群治体系。

六是推动资源要素配置更加高效。大力腾挪、盘活一批产业空间资源,力争到2025年完成土地整备2000亩以上。实施“百家亿企培育行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升规”升级计划。

新作为:

以“四个量”为着力点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东莞日报:樟木头经济总量较小。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等,做大经济总量方面,樟木头有哪些发力点、硬举措?

黄淦洪:我镇聚焦培育壮大新动能,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围绕新趋势、新风口精准布局,主要以“四个量”为着力点,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大总量,筑牢发展根基。集中力量扶持发展民泰电气、熵基科技等标志性重大龙头产业项目,推动一批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十亿级企业加快向五十亿级企业进军。力争引进若干30亿元以上特大龙头项目,力争两年内推动本土主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二是做实增量,培植发展后劲。以“百家亿企培育行动”为牵引,完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引进培育的政策体系。以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导,引进一批“5亿元以上投资规模、5年内本土上市、50亩以下用地需求”的项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育注入资本活水。

三是做强存量,引导重点塑胶企业税收回归。搭建塑胶上下游产业链商贸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塑胶产业的集聚效应。支持罗曼科技、小猪班纳等行业龙头企业抢占快消品行业风口,支持博世激光等外贸外资企业稳定发展,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

四是做优变量,赋能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进一步整合优化现有人才政策促进人口、产业和城市共生共荣。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