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党代会·镇街书记访谈|望牛墩镇:以“五大举措”为抓手,在水乡新城核心区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核心提示:

过去五年,望牛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在东莞即将立足“双万”新起点之时,望牛墩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前夕,东莞日报全媒体记者专访了望牛墩镇委书记吴润玲。

吴润玲表示,未来五年,望牛墩将牢牢把握“三区”叠加机遇,全面深度融入水乡功能区开发建设,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呈现,推动城市发展更有品质,产业体系更具特色,交通网络更显优化,人民生活更为殷实,奋力在水乡新城核心区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望牛墩镇委书记吴润玲

新答卷:

GDP破百亿元,入围全国千强镇前400强

东莞日报:过去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东莞上下攻坚克难、奋进新时代,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过去五年,贵镇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新答卷?能否用几个“关键词”或“数字”,盘点一下贵镇这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亮点?

吴润玲:全镇综合实力整体跃升。过去五年,望牛墩GDP从2015年的54.15亿元增至2020年的100.55亿元,成功迈入GDP百亿元俱乐部,同时入围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400强。

产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过去五年,望牛墩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规上工业企业增长到144家,是2015年的1.4倍。高新技术企业达61家,共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4个,总投资77.25亿元,储备优质产业项目9个。同时还打造了芙蓉、金沙产业中心等2个高质量产业平台,建成2个优质项目低成本空间。

城市空间格局拓展优化。过去五年,望牛墩全面深度融入水乡功能区开发建设的步伐迈得更快。推进东莞西站和洲涡(鸡心岛)两个单元共4300亩土地整备,以及临港产业园、科技产业园800多亩工业用地统筹开发利用。

乡村振兴战略提速实施。建成美丽幸福村居17个、水乡特色村庄4个,实现“干净整洁村”全覆盖。

民生福祉水平持续增进。坚持每年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民生领域财政支出从3.95亿元提升到6.82亿元,增幅达72.7%,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八成。

新起点:

全力推进五大举措

东莞日报:当前,东莞正谋划立足“双万”新起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奋力向建设更高水平的新一线城市挺进。对标东莞打造高品质现代化都市、湾区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之都、民生幸福美好城市等目标,结合镇党代会确定的方向,贵镇接下来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吴润玲:未来五年,望牛墩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3%。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五年,望牛墩将推进五大举措。

聚焦土地整备盘活,拓展发展空间。重点推动芙蓉沙村、杜屋村、官洲村、洲湾村等4宗共约916亩连片“工改工”改造。推动东兴路、五涌村等5宗共约1753亩产城融合类改造,重点发展新兴产业。

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设立25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继续推进一批水乡特色示范村和精品特色村建设。

聚焦城市品质提升,打造水乡风貌。把握水乡管委会民生设施工程补助的契机,补齐基础短板。加快优化全镇交通网络体系。同时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全面推动碧道建设。

聚焦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到2025年,投入1.8亿元建成望溪小学,回收1所民办幼儿园,扩建望牛墩中学、达贤小学,新增公办学位2500个,同时新增1间集团化办学学校。

聚焦共建共治共享,营造稳定的治理格局。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违法犯罪。推动全镇5家农贸市场品质提升全覆盖,培育2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打造群众放心的“菜篮子”。到2025年,建成1栋集艺术展演、公益培训、科技展示、图书阅览等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标志性综合文化大楼。

新作为:

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导向

东莞日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重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一直是东莞的鲜明城市特色和重点发展方向。贵镇在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发展先进制造业等,推动高质量发展、展现新作为方面,有哪些发力点、硬举措?

吴润玲:望牛墩将坚持以“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为导向,实施全产业链发展战略,做大做强总部经济,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特色企业。

一是以重大项目建设做实产业基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到2025年,新增市级以上重大项目不少于20宗,推动兆威、鸿富瀚、博力威、卓蓝、琏柏、中扬、广合和思索共8宗已签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同时优化好助企服务。

二是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总部经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聚集,推动企业绿色发展,促进芙蓉、金沙产业中心提质增效。力争到2025年,全镇高企达100家,规上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40%。

三是以精准招商引资推动产业优化。望牛墩将瞄准新兴产业精准发力,开展建链、补链、强链招商。5年内推动不少于1家企业上市,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的优质产业项目2宗,5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5宗,新增规上企业不少于50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