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城市医生”!东莞城管疫情防控这样做

疫情当前,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的疫情防控怎么做好?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环卫工人的安全又应该如何保障?

12月20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了解到,为进一步筑牢疫情防线,该局已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部署,从公共场所人员防控、环卫防疫工作闭环管理等方面从严从实抓好城市管理领域各项工作。

强化人员、场所防控

针对全市城管系统疫情防护工作,对于城管系统内部,会议要求市镇两级城管部门以及行业企业要落实个人防护措施。积极落实疫苗接种,织密织牢“群体免疫屏障”防护网,做好科学佩戴口罩、测温验码等防控要求,保持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同时实行每日健康监测,及时了解人员身体状况。

在办公场所防控方面,要加强办公场所通风、保洁和消毒等工作,进入单位的人员做好戴口罩、亮粤康码、量体温等个人防护“三件套”,严格贯彻“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举办会议、聚会等活动尽可能采用视频会议方式开展。

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对此类场所进行了疫情防范的部署。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一时间督促制定了城市公园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做到情况预想全面、应对措施有效、职责分工明确,并将组织应急演练,确保预案管用。

每个公园的出入区域,均设置了入园检查点,实行“一进一测一查一登记”(测体温、查验健康码,视情登记入园游客基本信息)。根据疫情发展和公园实际,节假日将适当控制入园人数,提倡预约入园,必要时闭园管控。

除了加强环境消杀以外,为避免人员大量扎堆,城管部门还安排了人员在各个园区内流动宣传,积极引导游客做到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园内活动不聚集。

实行环卫防疫工作闭环管理

环卫保洁、消杀除菌、净化环境,扼杀病毒传播的温床,这是城管领域疫情防控的主要职责。

隔离垃圾的收运、废弃口罩的安全处置,都是一线“城市美容师”们的工作内容。为确保环卫工人安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督促行业企业落实环卫工人疫情防护“五件套”措施,即上班前测体温、出示行程码和粤康码、全程佩戴口罩、戴手套、及时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同时要做好环卫人员饮食、热水及防疫物资保障。

对于每天产生的大量废弃口罩,要求设置好公共区域的废弃口罩专用收集桶并进行编号定位,统一使用双层黑色收集袋进行包装收集,做好口罩及收集桶的消杀,并使用专用车辆,按规范运输至环卫热电厂进行焚烧无害化处理。

针对生活垃圾运输车、生活垃圾转运站、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重要场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要求落实每日2次消杀。对运输不明来源冻品、隔离点垃圾的车辆务必保证每车进、出厂前各消杀一次,建立工作台账。

其中,封闭管控区域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严格按分区域、分类型的生活垃圾收运要求,督促环卫企业安排责任心强、经过必要卫生防疫培训,粤康码呈绿码,且严格落实疫苗接种的收运人员专职负责中高风险区域的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收运,并对收集后的生活垃圾进行消杀。所有与冻品、隔离点垃圾处置工作有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在处理前要按照二级防护标准穿戴好防护用品,处理完后需做好个人消毒,并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