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化石燃料,不仅加速了这些宝贵资源的枯竭,而且还会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东莞的电力供应尚存在一定的缺口,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拉闸限电”再一次对电力供应敲响了警钟。
今年,市政协委员谢忠艺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建议》提案。他建议,要缓解我市电力供应紧张,满足减少碳排放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显得尤为必要,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更好地助推东莞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案由:
“拉闸限电”对电力供应敲响了警钟
大规模、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化石燃料,不仅加速了这些宝贵资源的枯竭,而且还会造成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当前我国的电力供应将近70%由煤炭供给,这种过度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已经造成了很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负面影响。
2021年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全过程推行绿色发展,使发展建立在高效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谢忠艺表示,当前我国的环境状况也制约着二氧化碳所拥有的排放空间十分有限,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排放目标的国际承诺积极努力。加大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已迫在眉睫。为此,国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方面给出了很多政策支持,仅光伏能源发展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等。
东莞的电力供应来源,主要是依靠云南、贵州通过西电东送途径获得,还有少部分来自三峡的清洁能源,我市的电力供应尚存在一定的缺口,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拉闸限电”再一次对电力供应敲响了警钟。受经济持续向好、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东莞用电需求持续攀升。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10月17日,我市供电量累计达802.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75%,位列全省第一。
建议:
加快推进我市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
谢忠艺指出,东莞属低纬度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2.2℃,太阳总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充足,累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9158.19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1959.5小时,且拥有大量空置的建筑物屋顶、墙面资源,适合进行屋顶、墙面光伏发电。正因为如此,要缓解我市电力供应紧张,满足减少碳排放的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就显得尤为必要。
谢忠艺建议,要进一步出台鼓励政策、完善机制。建议将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纳入产业支持范围,以政府为龙头,引导和扶持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将太阳能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的结合列入区域规划内容当中。因地制宜推进12层以下居民建筑和医院、学校、宾馆、商场等公共建筑采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各镇街建筑中推广太阳能光伏分布式、一体化应用,实现就地生产和消纳。
要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或银行贷款支持,为光伏企业提供资金保障。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进行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吸引电网公司、光伏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基金出资,以基金投入方式支持光伏企业发展,推动兼并重组,规范企业运作,加快形成良性自我发展的能力。
要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在容积率方面给予企业一点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坚持以企业、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在遵循市场规律和法律许可的框架范围内,给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容积率方面必要的优惠和支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精简办事流程,努力打造政策最优、服务最好、成本最低、办事最快的营商环境。
要在人才储备方面多下功夫,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推进光伏产业持续发展。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的有效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一批光伏产业急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充当光伏产业的骨干力量。协调本土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一些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聘请国内、国际上的行业带头人在东莞开设论坛、讲座,传播先进文化。在此基础上由政府牵头,媒体主导,企业参与,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将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以此带动一批有条件、有建设愿望的企业加入到行列当中。最终达到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及地产行业的发展及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