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友强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104.1万件,办结101.9万件,分别比上个五年上升76.8%和80.5%,其中,2021年受理各类案件24.5万件,办结22.4万件,分别比2016年上升46.3%和56.6%,均创历史新高,结收案比99.8%,排名全省法院第一。法官人均结案从2016年291件上升到2021年409件,居全省法院前列。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一审服判息诉率分别提高到99.3%和82.6%。

坚持依法惩治犯罪
五年来,全市法院始终把国家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严惩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犯罪,坚决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先后抽调2300名干警奔赴抗疫一线,依法严惩涉疫犯罪、化解涉疫纠纷、推进疫后治理,出台保障举措24项,发布通告指引18份,办结涉疫刑事案件232件。扫黑除恶三年专项斗争圆满收官,办结涉黑涉恶案件252件;“黑财清底”专项执行,执结133件,执行到位财产17.5亿元,居全省法院前列。
在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方面,全市法院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扎实开展禁毒、扫黄打非、治理跨境赌博等专项行动,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犯罪,共办结一审刑事案件6.5万件。
全市法院还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准确把握法定、酌定从宽情节,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会同司法行政机关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陈友强代表市中级人民法院向东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工作报告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全市法院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审判工作,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以高质量审判服务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最高法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意见》,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台行动方案,提出28条针对性举措,实现商事纠纷全流程降成本再提速,办结商事案件39.3万件,解决诉讼标的1868.9亿元。
在深化民营企业服务保障行动中,与市工商联等签订框架协议,走进企业开展“法律体检”35场,帮助防范经营风险,牢固树立善意、文明理念,精准实施财产保全,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的影响。“七海秀日公司”系列案,入选全省法院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典型案例。
全市法院还积极服务创新绿色发展,树牢“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坚持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办结知识产权案件3.7万件。全力支持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与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联动,设立松山湖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为创新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让“东莞智造”者放心创造。
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五年来,全市法院坚持集约化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升级“厅网线巡”四位一体服务平台,将诉前调解、立案登记、速裁快审、送达保全等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延伸至人民法庭,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菜单式解纷方案。全市人民法庭增至22个,新改扩建审判楼13座,就地化解了全市基层法院74.6%的民商事案件,依法为困难当事人减、免诉讼费194.2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496.4万元,努力打通司法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为群众办实事方面,东莞法院试点创设“微信刷脸线上退款”、“‘码’上领款”、“待激活账户领款”、“云庭审领款”等便民领款方式,直击“执行款清理不到位”的痛点,同时,通过提供上门服务,以及微信小程序人脸识别,实现了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领款,让更多“真金白银”及时装进胜诉当事人口袋。五年来,共执结案件40.2万件,执行到位603亿元,执行核心指标保持全省领先。
疫情防控期间,全市法院通过构建起立案、送达、调解、庭审、执行全周期在线诉讼闭环,打破司法空间限制,简化司法办事流程,实现了诉讼服务不停摆、司法办案不松劲,并采用“互联网+诉讼”方式常态化运行。
改革创新促升执法办案增效提质
五年来,全市法院坚定不移将司法改革进行到底,勇于啃骨头、闯险滩,着力解决掣肘全市法院高质量发展难题。
全市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市委政法委统筹支持下,建立诉调对接“1+2+3”工作机制,自2019年3月上线以来,通过诉前调解成功化解纠纷数量逐年上升,分别为3.3万件、6.2万件、6.9万件。2021年,超过1/3的民商事纠纷在诉前“过滤”化解,获评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其中,联合市金调委成功调解涉案金额达6亿元的借款合同纠纷,入选全国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是迄今为止全国金融调解组织化解的最大标的案件。
基层法院方面,第一法院获评全国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示范法院”;第二法院“院庭长办案常态化”等改革经验,入选最高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并向全国推广;第三法院获评“全国‘基本解决执行难’示范法院”。
在深化司法责任制和综合配套改革方面,法院出台审判权责清单,压实院庭长办案和监管职责。实行审判团队扁平化管理,完善“四类案件”监管办法,让院庭长在审判一线“办好案”“尽好责”。市中院首创清理和预防长期未结案件八项机制,获省高院肯定并推广。
在深化诉讼制度和审判机制改革方面,严抓“三项规程”落实,深入推进庭审实质化。落实认罪认罚从宽改革,办结认罪认罚案件2.6万件,占同期一审刑事案件的56.4%。
2022年,全市法院将围绕“打造与东莞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质量司法”目标定位,抓好保安全、促发展两件大事,在队伍铸魂强基、管理增效提质、保障加力赋能三方面持续发力,争创“四个一流”,为东莞在“双万”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建设大湾区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强市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