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东莞两会|东莞人大工作五年亮点

有板有眼,有声有色,走在前列!

这12个字,充分概括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近五年来的工作成效。

1月12日上午,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作东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在这份工作报告中,五方面突出特点值得关注。

一、突出政治性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组会议第一议题,五年共召开党组会议215次,安排学习议题221个,向市委请示报告164件次;各党支部共组织开展固定主题党日活动420次,召开“三会一课”共905次

二、突出创新性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在法律政策框架内每年均谋划推进大约10项首次性工作多个项目获全国和省人大肯定并推广。

1.首次出台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暂行办法;

2.首次应用选民登记系统;

3.首次实现非莞籍务工镇人大代表全覆盖;

4.首次听取审议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专项工作报告;

5.率先制定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

6.率先制定水土保持条例;

7.率先探索制定东莞市街道人大工作规范化建设意见;

8.率先出台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

9.率先实现国有资产管理监督镇街全覆盖;

10.探索新型社区选举投票工作新路子获省人大推广;

11.连续3年4项工作入选全省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

三、突出联动性

牢固树立人大工作“一盘棋”理念,注重整体协同、上下联动,全市人大工作整体合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12.首次召开全市镇街人大工作现场会;

13.首次实现市镇人大代表联络方式全社会公开;

14.首次组建12个代表专业小组;

15.推动镇街建成19个镇村宪法公园;

16.市镇人大联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63次;

17.“四级三市”人大联动监督东江北干流水污染治理;

18.系统联动监督治水入选2019年、2020年全省十大环保监督优秀案例;

四、突出实效性

在提质增效中尽显“刚性”本色,在履职尽责中标注人大工作新高度。

19.首次实现预算全过程全口径全覆盖监督;

20.首次实行“每季度定期监督+不定期监督”治污;

21.首次实行代表建议办理进度专项报告制度;

22.首次实行建议办理“基本满意、不满意”项目专项督办机制;

23.首次推行市镇两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

24.首次采用专题询问方式监督交通拥堵治理;

25.就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开展专题询问,吸引55万人次点播回看;

26.建成372个“3.0版”代表联络站;

27.东莞两项工作入选全省人大工作优秀实务案例;

五、突出传播性

传播权力机关的声音,展现代表机关的风采,讲好人大故事,东莞人大工作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增强。

28.首创市镇人大“1+32”微信矩阵宣传模式;

29.首次在东莞日报开设人大工作宣传专栏;

30.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首次头条报道东莞经验;

31.首次成立东莞人大制度研究会;

32.首次编纂《东莞人大代表优秀履职案例选编》;

33.首次推出《东莞人大工作新闻报道选编》;

34.连续3年被评为省人大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35.连续2年省人大微信公众号采用东莞信息居全省第一;

36.连续5年获省人大优秀研究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