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21年,东莞预计GDP突破万亿元,即将站上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新起点。“双万”新赛道上,东莞下一步将如何走?
东莞“两会”胜利闭幕后的第二天,1月14日,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下简称《政策措施》)重磅发布,成为东莞立足“双万”新起点、竞跑“双万”新赛道正式发布的第1份文件。
根据“一号文”,东莞将三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产业新支柱,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双万”新赛道,“数字”启新程。


全“数”前进:“双万”新赛道,东莞逐浪数字经济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如何开启新征程?
东莞第一手棋下在实体经济上,下在产业上。
1月14日,东莞立足“双万”新起点、竞跑“双万”新赛道的第1份文件——市政府“一号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下简称《政策措施》)重磅发布,为东莞经济的发展厘定了发展航向,指明了发展路径。
记者梳理发现,《政策措施》包括15条政策措施,涉及95项具体条款,重点从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夯实发展基础三个维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产业新支柱。
双万新赛道,开启新征程——数字经济成为东莞迈向未来的助推剂。
为何在此时推出有关数字经济的政策?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就东莞而言,以制造业立市,拥有工业企业超过19万家,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1万家,是全国制造业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在追求效率和品质的数字化时代,数量庞大的制造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尤为迫切。
当前,在东莞,数字经济的浪潮涌动,已然席卷制造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唯一网络、金蝶、明创软件、虹勤通讯、国云科技、115科技、百思维科技、中大科技、万维科技等1000多家从事数据服务和大数据融合应用的企业在东莞涌现。
一方面,产业数字化,推动传统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内在产业发展逻辑和需求,成为今年东莞将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数字经济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则成为东莞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助力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新高地的必然选择。在电子信息制造的强力带动下,近年来东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东莞跻身数字中国指数第7名,具有硬件制造、链群集聚和市场规模等三大优势,有基础、有潜力抓住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机遇。
也因此,市政府“一号文”提出,要在关键产业招引培育上持续发力,做强做优做大数字产业,努力将数字经济培育成为“十四五”时期东莞高质量发展产业新支柱。
产业数字化,坚守制造业的根与魂,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生,为守正之道;数字产业化,培育产业新支柱,让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为谋远之举。
“双万”新赛道,东莞全“数”前行。
“莞味”十足:构建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服务体系
数字经济必须和实体经济结合,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东莞,出门即市场。”对于拥有19万多家工业企业,1.1万多家规上工业企业的东莞而言,庞大的市场需求,催生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数字经济企业纷纷布局东莞的重要原因之一。
3年,投入百亿,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彰显东莞在推进数字经济方面的力度之大,信心之坚。
东莞的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同样充满“莞味”。
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针对不同产值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产业和企业,匹配不同的政策——既有针对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一企一策”“一企一档”的“精准滴灌”的政策,解决企业的特有诉求,也有依托我市传统制造产业优势,针对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鞋帽、家具等产业集群“一群一策”的链式推进,数字化普及的普惠政策,解决众多产业的共性问题,充满“莞味”。
“一群一策”即通过对五大产业集群的数据采集、流程溯源、柔性生产、协同管理、服务化延伸等,开展数字化转型,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其中,东莞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达到万亿级规模,电子信息行业综合配套率、自我配套率已超90%。未来,该行业在数字经济领域所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令人期待。
为此,“一号文”专门制定重点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服务体系,全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建设,每年每家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运营奖励,并根据其服务本地制造业企业情况按营业收入的最高70%给予奖励。
数字产业化的政策同样充满“莞味”。
根据“一号文”,东莞将发挥两大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优势,大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两大关键优势产业实现领跑。
此外,巩固衬底材料和外延优势,积极发展模组和器件制造,加快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东莞分中心)、广东光大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等项目建设,支持第三代半导体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东莞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已逐渐形成拥有上游的电子材料、中游的电子元器件、下游的硬件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一整套生态发展体系。
尤其是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东莞已经初步形成了规模集聚,并涌现出了中镓半导体、天域半导体、中图半导体等一批国内知名的龙头企业,涵盖了衬底、外延、器件、封装测试较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实力雄厚。
在“双万”新赛道上,东莞将持续以制造业为本,以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增创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新优势,擦亮“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