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2广东两会|省政协委员周汉标:加快推进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工作

在2022广东两会上,住莞省政协委员周汉标带来了一份关于出台《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实施方案》的提案。他认为,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工作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开展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推动全球人才、产业、科创、金融等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案由:

粤港澳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很有必要

周汉标介绍,为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建设人才高地”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发展环境,聚焦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等人才发展关键环节,进一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着力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开放政策,优化人才要素跨境跨区域配置,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辐射新高地,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广东省科协在省直有关部门以及香港、澳门中联办的指导支持下,联合粤港澳三地科技社团,积极探索粤港澳三地工程技术专业领域规则衔接的方式和路径,努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据了解,截至2020年6月底,广东省专业技术人才69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81万人,其中85%聚集在大湾区的珠三角9市。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365万人,占比30.7%,基本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周汉标认为,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和工程教育国际互认是工程能力国际互认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是企业“走出去”参加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基石。促进粤港澳创新人才资源深度融合,推进工程师国际和地区互认等创新工作,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开展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推动全球人才、产业、科创、金融等要素在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为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建议:

加快推进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工作

为更好地加快推进大湾区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工作,周汉标建议,一是省政府制定出台《广东省关于加快推进港澳专业人才资格认可实施方案》,港澳教师、医生等职业有望直接申请广东省全域执业资格。允许符合条件的具有香港或澳门特别行政区专科医师、教师、会计师、律师、建筑师等资格证书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国籍居民,在广东省各地市可直接申请办理内地医师资格认定,取得内地医师资格证书,并在各地市内从业执业。

二是优化港澳专业人才职称评定和职业资格认可环境。建立健全配套文件和监督管理机制,提高评价质量和公信力,维护人才合法权益。探索在具备条件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设立港澳专业人才评审组,对港澳专业人才进行单列评审。

三是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互认工作平台,赋予各地市科学技术协会和相关学会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专业资格互认的职能。

四是推动港澳专业人才在广东省便利从业执业。对在广东省内从业执业,尤其是科技、教育、卫生、金融等领域的港澳人才给予优先支持,在签注、落户、车辆牌照、居住、税收、养老保险、就业、工商给予便利及优惠。

五是开创与港澳人才交流合作新模式。鼓励省内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招聘及引进港澳专业人才;组织开展与港澳人才学术交流、技术服务、项目考察、学术研讨等活动,加强与港澳专业人才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