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东莞市副市长刘旺先、市民政局局长黎雪琴出席并讲话。各镇街(园区)民政工作相关负责人,市民政局干部,下属单位负责人等与会。
会议传达了2022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全省民政工作座谈会、2022年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与市领导对民政工作批示精神,并总结2021年全市民政工作,提出2022年全市民政工作安排。

刘旺先表示,过去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全市民政系统特别是基层工作者的奋斗下,取得了优秀成绩。书记市长的批示是鼓舞也是鞭策,要组织传达学习好批示精神,切实落实到工作中。
刘旺先指出,要强化使命担当,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把握民政工作;紧盯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支党性强,作风好,业务精的民政队伍。
刘旺先强调,立足“双万”新起点,民政系统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加快打造和谐善治新高地、民生幸福新高地。要强化组织协调,发挥领导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道德、资金、廉洁风险防范;强化工作创新;强化宣传引导,讲好民政故事。
会上,多位镇街分管领导发言分享经验,还观看了2021年民政工作专题片。
相关链接
2021年民政工作交出漂亮答卷
一年来,市民政局带领民政队伍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科学制定系列发展规划,坚决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稳步推进、抓好了八个方面的工作。
推动提标扩面,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升。救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救助范围进一步拓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进一步改进。2021年,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563人次,为135名无身份受助人员成功寻亲。
优化养老政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改善,养老机构发展进一步提质,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老年福利政策进一步落实。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床位共591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共3654张,占比61.79%。全年共发放敬老优待卡24359张,为17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43亿元。
聚焦权益保障,儿童福利保障事业加快发展。稳步提高孤儿保障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保障资金,适时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协调机制。2021年共安排集中供养孤儿(弃婴)基本生活保障专项资金1371.55万元,发放保障金、慰问金等各类资金达268.58万元。
扩大多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得到加强。做大做强“民生大莞家”品牌,规范村(居)民自治,强化基层治理能力建设。2021年,全市共收集办理“民生微实事”1765件,累计办理“民生微心愿”近5万宗。
加强改革创新,社会工作和慈善事业提质发展。实施“东莞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健全社会工作发展政策,促进志愿服务发展,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支持福彩事业健康发展。全市建成33个社工站和191个社工点,配备专业社工近700名、社工督导7名,实现社工站(点)镇街(园区)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服务100%覆盖。全年共募集慈善款物逾1.14亿元,市慈善会拟投入410万元资助49个慈善公益项目。全年发放医疗救济金1500.93万元,救济1884人次。共组织32个镇街结对帮扶贵州铜仁。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20.04亿元,同比增长2.78%,销售总额位列全省第三,共筹集公益金5.91亿元。
突出提质增效,社会事务服务管理规范有序。成功举办2021首届大湾区(广东)康辅产业发展论坛及系列活动,抓好3条市级地界和75条镇级地界的联合检查及日常管理。2021年火化率持续保持100%,共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8169宗、2374.25万元。全年共发放残疾人补贴8001.96万元,惠及23633人。
推行管育结合,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加强党建引领,强化执法监督,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规范社会组织法人治理。2021年资助社会组织项目15个、活动21个,资助金额624.5万元。联合高校学者、律师、行业精英等为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服务共142次。清理“僵尸”社会组织65家,并为1811家企业减负372.89万元。
强化自身建设,民政基础建设得到夯实。党建引领不断强化,依法行政得到落实,民政政务效能优化提升,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落细。106项民政政务服务事项进驻一体化平台,除特殊情况外,均实现100%网上办理。
2022年民政工作有方向
2022年是东莞立足“双万”新起点,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开局之年。民政系统将继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抓好政治建设,做到“两个维护”;抓好思想建设,深化理论武装;夯实党建基础,增强工作活力;全面从严治党,优化工作作风。以八方面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推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在民生保障、养老服务、儿童保障方面,聚焦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进一步织密扎兜牢民生兜底保障网。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儿童福利保障,深入履行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职责,加快推动市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重点补齐“民生五位”中养老床位短板,实现养老服务设施100%覆盖村(社区),实现每个镇街为30户以上独居老人开展“模拟家庭”慰问,向困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派发不少于30个“放心防跌包”。
在基层治理,慈善事业方面,突出基层效能提升,不断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强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慈善事业和志愿服务稳步发展。深化“民生大莞家”、社工“双百工程”两大服务品牌建设,2022年6月前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建档率超100%。全市打造200个“莞家驿站”公益服务精品项目。2022年全市建设100个慈善爱心驿站,实现慈善爱心驿站园区、镇街100%全覆盖。
在党建、事务管理、风险防范方面,注重党建引领、管育并举,大力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强化社会事务管理,着力提升专项服务管理水平。加强安全风险防范,进一步夯实民政工作基础。梳理1—2个制约康辅器具产业发展的问题予以重点突破,完成3条市级界线、75条镇级界线数据的矢量化工作。加强政策法规建设,推进“智慧民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