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企数字化转型:一粒大米的自动化“旅行”

近日,东莞发布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出要推动食品饮市料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实现行业供应链优化和全流程溯源。记者深入相关企业一线,了解食品饮料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工作人员检测.jpg

在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厚街厂区,质检员正在对样品大米进行智能质检。经过初步分源后,受检大米便被送入全景品质分析仪内,在三分钟的快速筛选后,仪器会将大米的多维度指标结果输出为纸质单据并同步到PMS系统(企业数据平台)。质检员杨贤封告诉记者:“同一个米样人工检测大概需要15分钟,有了品质分析仪之后,2~3分钟就可以准确出具结果了。检测更加快速精准,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一粒大米的自动化“旅行”从这里起步了,而收录大米相关数据的PMS系统则将数字科技贯穿了生产全流程,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在太粮米业生产车间,10条自动化大米生产线实现了自动化改造、信息化数字化升级。东莞市太粮米业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凯介绍,“现在只需要通过我们前面的5台电脑,就可以操作机器的启停关闭以及电能的控制等,不到三个人就可以操作控制全流程。”

码垛处.jpg

据了解,太粮米业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启了数字化工程布局,智能质检和自动化中央控制便是其中的典型应用场景。未来三年,太粮米业着力突破的三大环节——工业可视化、机器视觉在缺陷检测、行业供应链优化和全流程溯源,这与2022年市政府“一号文”——《关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中所涉及的食品饮料产业集群的转型目标相一致。

何凯截图.jpg

公司副总裁何凯表示,“对我们食品制造企业来说,数字化升级是一个漫长、曲折且艰难的过程。这一项措施的推出其实也是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里面不仅仅包括落到实处的各方面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更加坚定我们打造数字粮企标杆的决心。”

(记者 祖欢 叶浚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