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万”镇能量|黄江:重点五方面发力 推“双科学城”串联

1月5日召开的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对临深各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南部九镇之一的黄江镇,因身处松山湖科学城和光明科学城之间而备受外界瞩目。随着莞深科学城快速通道动工建设以及未来两地轨道交通无缝衔接,双科学城的辐射效能极大加强,黄江镇的战略定位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黄江将重点围绕深莞融合发展,从产业体系、城市品质、交通格局、生态环境、干部担当五方面着手,力推莞深合作再上新台阶。其中特别提到,要推动“双科学城”高质量串联,支持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黄江落地转化,力争成为深圳都市圈创新支撑中心。

■黄江城市面貌 通讯员 付海练 摄

建设“深莞高度融合样本”

过去一年,黄江紧紧围绕建设“深莞高度融合样本”,加快构建高品质城市交通体系,积极加强与深圳路网连接,锲而不舍地招引大项目、培育新产业、拥抱新经济,积极搭建深莞高度融合发展桥梁。

黄江镇委书记苏东表示,过去一年里,黄江大力培育产业新动能、全力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以及打造“三纵五横”交通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

其中,结合黄江产业优势对标深圳开展精准招商,推进天集·磁海莞深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和天集产城集团联合招商办公室揭牌,推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产学研团队及其规模达10亿元的产业基金也正式落地黄江。

据不完全统计,黄江从深圳引进的一大批优质产业项目,协议投资额超170亿元。同时,加快布局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总投资超65亿的航天电器、大富、晨讯、立洋光电子等优质项目加快落地和总投资超110亿的领益、安世、正扬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并在三年内落地达产。

此外,黄江加快推动建设投资500亿元的大冚莞深科技新城。新增5个“工改工”项目纳入市正式及预备项目库,分类实施18宗城市更新项目,重点推进星光村临深连片1200亩“工改工”项目、投资近20亿元建设128工业园和田美北工业区“工改工”项目、投资超300亿元长龙877亩产城融合生态科技城,还将充分盘活裕元工业园区内30余万平方米空置厂房、太阳神230亩闲置用地,打造莞深产业协同发展模范节点。

在打造“三纵五横”交通体系方面,黄江彻底改变连接深圳的主干道超负荷现状、与深圳路面形象差距,积极与驻港部队协调共建“八一大道”,预计总投入35亿元打造“三纵五横”的交通路网体系,其中投入17亿元打通第二条对接深圳的新城大道,升级改造公常路、芙蓉路,协调建设清龙路、松黄路,打造内联外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力推莞深合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从黄江镇获悉,接下来,该镇将从五个方面发力,力推莞深合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构建符合深莞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积极锁定深圳产业转移,承接产业溢出效应。围绕光明区电子产业扩张需求定位,布局黄江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延伸和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拓展产业投资合作渠道。大力实施“上市”“上规”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力争五年内培育3家百亿企业、25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和5家上市公司。

二是加快实施符合深莞融合发展的城市品质。立足当前发展模式,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空间规划提升城市承载力。继续实施“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新图书馆建设、文化综合馆、儿童公园等场地建设,实施文化馆及支馆升级改造,强化数字化应用,打造一批高品质惠民公共服务空间。

三是加快建设符合深莞融合发展的交通格局。切实将临深的“区位优势”转换为“交通优势”,继续推动“三纵五横”交通路网大贯通。协调建设全长7公里的清龙路,打通黄江—松山湖科学城的快车道,投入1.5亿元升级改造全长约1.62公里的清龙路黄江段。投入3.2亿元建设星光大道、嘉宾路、蝴蝶一路,搭建连接新城大道及公常路的高效互通路网,便利莞深企业、群众来往联系。

四是加快营造符合深莞融合发展的生态环境。积极与深圳加强沟通,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坚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根治主城区板湖河水污染问题,高标准完成茅洲河、东引运河治水任务,打造一批“秀美河湖”示范工程,实现全镇雨污分流全覆盖。

五是加快提升符合深莞融合发展的干部担当。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党委研究重大政策的工作机制,继续将黄江党委扩大会议推进事项全部纳入督查考核,以“周总结、月通报、季考核”制度倒逼提升工作效率。

拟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为提升黄江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整洁有序、绿化美化、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转型和发展,黄江推出了“门前三包”责任制度,与镇沿街商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同时将责任牌上墙。

这是2021年黄江镇推出的一项措施,为了让黄江市民能够更注重环境卫生整洁,让黄江的综合城市环境有所提升,接下来,黄江将以创建“全国文明镇”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塑造品质城市新形象。

记者了解到,黄江镇将科学构建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服务模式,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打击各类违建行为,实现科学精准管控违建。深入推进“洁净城市”“行走黄江”等专项行动,营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城市环境。实施旧城街巷微更新,推动“小巷子”工程与“三线”整治工程,力争2022年镇中心区“三线”整治完成率达80%以上。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城乡一体化系统,到2025年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五年内每村建成至少3座星级厕所,每村建成3座较大停车场。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1年黄江镇审议通过16条村的18个乡村振兴方案,涉及项目84个,目前,各村总体工程已完成80%。

在水污染整治方面,黄江深入推进“一河两岸”河道整治工程,提升大冚渠、黄京坑水库排洪渠等11条河涌综合环境,持续改善全镇54处小微水体水质。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建成梅塘南部污水处理厂,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100%。加大“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铁腕整治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行为。深入实施“黄江蓝”行动,精准防治大气污染,加大挥发性有机物、工地扬尘等专项整治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全过程监管制度。

最后,黄江大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持续推进“人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在景中”的城市风尚,积极推进彩色林建设,建成更多口袋公园和街头小景,打造“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城市绿化景观。加快推进黄牛埔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建设,将黄牛埔湿地公园、蝴蝶地湿地公园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强森林资源防护管理,完善自然资源保护体系,实现城市宜居指数达85分以上。

数说黄江

过去五年成绩

黄江镇地区生产总值从179亿元预计提高到248亿元,年均增长8.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56.9亿元预计提高到75.5亿元,年均增长7.3%;

各项税收总额从35.8亿元预计提高到48.5亿元,年均增长8.6%;

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2亿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2万元预计提高到5.6万元;

市场主体数达3.4万户,增加1.4万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