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市民看病不再“舍近求远”,长安医院专科建设迈上新台阶

“当时整个科室都在抢救我,结束后还送我小礼物,包括一个奖状,写着‘最佳配合奖’。”患者王先生说。据悉,在设立心血管内科之前,长安医院只有“大内科”,急性心梗患者往往“舍近求远”,前往附近镇街就诊。2020年12月设立新科室后,这一状况得到极大改观,在家门口看病成为了现实。

促进医疗提质增效,补齐民生服务短板,近年来,长安医院蹄疾步稳,专科建设明显提升,名医、名教授工作室成效显著,向创建三甲医院迈出坚实一步。

硬件设施全面强化

为开设心血管内科创造条件

走进长安医院9楼,修葺一新的心血管中心格外亮堂。穿过玻璃门,护士坐在导医台提供问询分诊,左手边的医生办公室与CCU病房相连。CCU病房内,十二导联心电图机、胰岛素泵、多功能监护仪等专业设备一应俱全。

45岁的王先生,对这里分外熟悉。1月15日,他因“胸闷、胸痛”入院,接诊时突发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经诊断,王先生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极高危组。经过长达数个小时的抢救,王先生转危为安,终于醒了过来。

“当时整个科室都在抢救我,结束后还送我小礼物,包括一个奖状,写着‘最佳配合奖’。”患者王先生说。

据介绍,心血管内科(中心)是长安医院新增的一级临床业务科室之一。2020年12月,心血管内科成立,从吉林人才引进的副主任医师范云鹏成为心血管中心负责人,当起了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发展的“火车头”。

“我们是零起步,很多设备都是新购置的,如胰岛素泵、输液泵、无创心率变异监测等。”心血管中心负责人范云鹏表示,中心还有独立的CCU病房,有12台无线遥测心电监护系统。

提升软件服务水平

心血管内科脱胎换骨

硬件设施的全面强化,让长安医院拥有了开设心血管内科的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等软件服务的强化,才能让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脱胎换骨。

万事开头难。科室刚刚设立时,6名医生中只有1人具有心血管内科接诊经验,而拥有心血管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人数更是为零。范云鹏咬咬牙,从基础诊疗、住院查房、仪器操作等切入,手把手传帮带。

在现有医疗力量框架下,范云鹏还定下了每周一次集中学习的规定,带领年轻医生、年轻护士共同研判病情,提升临床能力。

一开始,遇到拿捏不准的地方,年轻医生总会打电话向范云鹏请教;随着接诊病例日渐增多,年轻医生慢慢能独当一面,精准判断病症所在。整个心血管内科,也逐步能与大病重病“短兵相接”。

在设立心血管内科之前,长安医院只有“大内科”,急性心梗患者往往“舍近求远”,前往附近镇街就诊。2020年12月设立新科室后,这一状况得到极大改观,市民在家门口看病成为了现实。

专科远期发展

更好服务长安市民

据悉,长安医院心血管内科2021年共接诊患者1100例,共完成血溶栓治疗50多人次。待今年5月导管室建成,长安医院心血管治疗硬件进一步提升,心脏起搏器安装、射频消融术等高难度手术的施行将不再是梦。

心血管中心负责人范云鹏表示,专科远期发展,计划三到五年内,达到三甲医院专科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于长安市民。到时候大家就不用去临近医院转诊了。

据悉,除了心血管内科,长安医院专科建设在两年来获得长足进步。为给群众提供更精准的医疗健康服务,长安医院把原来的外一科分为普胸外科、神经外科和泌尿外科三个独立的临床专科,把原来的内科分为神经内科、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四个独立的临床专科。临床专科进一步细化,推动各专科朝着更专业方向发展,也可为群众提供更精准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患者杨女士告诉记者,这里的医生和护士都很好,护士长来查房会主动告诫病患不要吃刺激性的东西等一些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长安医院推动名医、名教授工作室建设,成效也十分显著。先后与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苏磊教授、放射科欧陕兴教授,省第二人民医院手足外科黄东教授等7名全国知名教授和省市级名医共建“名教授工作室”“名医工作室”。长安医院还成功实施断指再植成活等复杂手术,备受患者赞誉。


相关内容